每经记者:段思瑶 每经编辑:余婷婷
7月,汽车行业在“反内卷”整顿下开始回归理性。据乘联分会最新数据,7月,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新车降价均值分别为1.7万元和1.3万元,降价力度分别达到11.1%和10.4%的较低水平。
“内卷”降价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后,各大车企在7月的销量数据也变得中规中矩,多家甚至出现了销量同比下滑的现象。比如,在以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和长城组成的“自主五强”中,有三家销量环比出现下滑;新势力品牌中,理想、蔚来销量虽分别守住了3万辆和2万辆的成绩,但环比同样出现了下滑。
根据乘联分会最新厂商调研数据显示,零售量占总市场八成左右的头部厂商7月零售目标同比增长6%,但环比下降约10%,综合估算,7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预计为18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7.6%,环比下降11.2%。
奇瑞紧跟吉利
从7月销量排名来看,“自主五强”中,比亚迪依旧以超34万辆的成绩稳居第一;吉利和奇瑞以1.3万辆的销量差,分列二、三位;上汽自主紧随其后排在第四;长安自主由于销量未超20万辆,位居第五。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段思瑶 制图
在“自主五强”中,比亚迪月销量已经连续5个月稳定在38万辆左右。今年1至7月,比亚迪累计销量为249万辆,仍继续保持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第一的位置。
吉利、奇瑞和上汽凭借各自的优势,7月销量“咬”得很紧。吉利汽车销量为23.77万辆,其支撑来自新能源板块,销量达到13.01万辆,同比增长120%,单月新能源渗透率达55%。奇瑞销量为22.44万辆,销量支柱之一来自出口,7月以11.9万辆的出口量,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相较之下,上汽自主在新能源和出口上的销量更为均衡,7月总销量为21.4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11.7万辆,海外市场销量8.2万辆。
与自主品牌阵营的前五位相比,长城汽车已与其明显拉开差距。7月,长城汽车销量为10.44万辆,同比增长14.34%,环比下降5.71%。虽然从量上来看长城与其他五家存在较大差距,但其20万元以上的高价值车型销量为33万辆,占总销量的32%以上。
零跑继续领跑新势力
新势力品牌通过7月销量也阐述着各自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之道。7月,零跑汽车全系交付超5万辆,同比增长超126%,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老款C11焕新和新款B01的上市对其整体销量有强劲的拉动作用。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段思瑶 制图
零跑以5万辆的月销量领跑新势力阵营,紧随其后的小鹏、小米销量不相上下。其中小鹏交付新车3.67万辆,同比增长229%,环比增长6%;小米汽车也实现了自开启交付以来首次实现月交付超过3万辆。
销量起伏波动较大的是理想和蔚来。其中,理想新车交付量为3.07万辆,蔚来销量为2.1万辆。在月销量万辆的级别中,极氪品牌7月销量为1.69万辆;岚图销量实现1.21万辆,与阿维塔的1万辆拉开了些许差距;智己汽车交付量达7027辆,同比、环比均稳健增长。
有分析认为,随着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进入到50%以上阶段,市场逻辑已经转向“存量重构”,活下去的首要条件是有足够的规模。“年销百万辆是车企生存的基础。”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近日表示。此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表达过相似观点:“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年产销百万辆的竞争阶段,不具备该能力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压力。”
合资新能源销量“反扑”
7月,主流合资车企以燃油车基盘和“含中量”极高的新能源产品,不仅找到了销量稳步增长的新通路,也有力地证明了合资品牌销量回暖并非昙花一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段思瑶 制图
其中,一汽-大众7月实现整车销售11.3万辆(含进口车),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其中,大众品牌销售6.68万辆,同比增长2.8%;奥迪品牌销售3.7万辆(含进口车),捷达品牌销量为9220辆。“兄弟品牌”上汽大众销量为7.96万辆。
“南北丰田”在7月均实现月销6万辆的成绩。其中,一汽丰田销售新车6.8万辆,同比增长3%,继上半年同比增长16%之后,再次将正增长时间记录拉长,显示了其“合资新力量”的成色;广汽丰田销量为6.6万辆,同比增长11.7%。
上汽通用7月销量涨幅尤为明显,其当月销量为4.23万辆,同比增长181.68%。其中别克品牌表现突出,月销3.4万辆,主力车型GL8家族销量超1.1万辆,其中新能源版本车型贡献了52%的销量,同比增长超70%。
别克GL8并非个例。7月,多款合资新能源车型上量势头迅猛。比如广汽丰田纯电SUV铂智3X交付6834辆,创单月交付新高;东风日产N7在7月销售6455辆,表现逐步向好。
从7月车市总体表现来看,虽面临季节性回落和区域分化等挑战,但车市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尤其是新能源车市场的持续领跑将为车市注入新活力,而政策的规范引导也将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