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企业卡位“离用户最近”的AI战场

界面新闻记者 | 范易成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当全球芯片巨头在云端算力的高端芯片上展开“军备竞赛”时,边缘计算芯片将是中国厂商的一个重大机遇,它能让AI(人工智能)在离用户最近的地方得以运行。爱芯元智创始人兼董事长仇肖莘近期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在边缘侧和端侧,中国一定会出现世界级的芯片公司,因为我们离应用场景更近。”

边缘计算芯片是专门设计用于在靠近数据源的网络边缘侧进行计算、存储和处理的硬件设备,通常集成AI加速模块。它可以在本地节点直接处理数据,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同时在边缘端处理数据可避免敏感信息上传至云端,提升数据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AI应用处理从云端向边缘转移,边缘计算凭借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备受关注。

根据咨询机构恒州博智的统计及预测,2024年全球边缘AI芯片市场销售额达到了32.46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93.4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5%。

AI规模化落地面临成本、延迟、数据隐私等阻碍,云边端的结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云边端指的是边缘计算架构中的三个核心层级:云端(云计算中心)、边缘层(靠近数据源的中间计算节点)和终端设备(数据采集与执行端)。

当前,AI技术向端侧设备落地面临三大挑战:算力受限、能耗过高与隐私风险。在辅助驾驶场景中,数据传输至云端再返回指令的延迟将直接威胁行车安全;此外许多设备会涉及图像、语音、文本等敏感信息,数据安全问题愈发突出。而边缘计算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痛点。

在近期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爱芯元智发布了其全新的边缘计算战略。爱芯元智成立于2019年,深耕边缘侧与端侧人工智能芯片研发。

据仇肖莘介绍,此次发布的边缘计算业务线包含了爱芯元智旗下系列边缘智能芯片,未来公司将确保对边缘计算场景的持续投入,去承接边缘计算市场后续爆发的海量AI需求。

界面新闻了解到,爱芯元智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边、端侧智能的战略方向。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的应用,爱芯元智意识到,仅靠提升硬件性能不足以应对复杂的计算需求。因此,公司提出了“从云端探索到边端收敛”的理念,即在云端验证智能上限后,将大模型轻量化部署到边缘端,使其能够处理更加复杂任务。

爱芯元智目前已在终端计算、边缘计算、辅助驾驶等多个前沿领域实现了商业化落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公司无问芯穹是爱芯元智的合作方之一,双方以“芯片+算法+场景”为核心展开深度协同。

无问芯穹端侧业务副总经理黄璘璞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透露,在合作中,爱芯元智主导硬件模组定义,无问芯穹则基于硬件模组开展核心模型微调与优化。同时,双方正积极探索“软硬一体”的产品形态,联合挖掘并释放端侧场景的巨大潜力。

在应用方面,黄璘璞以实时翻译场景为例,双方合作的解决方案依托无问芯穹算法与端侧独立AI芯片算力,可以支持跨国会议等场景的毫秒级语音转写与精准字幕翻译,覆盖多语种专业术语识别,同时保障数据本地化处理的隐私安全性。

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戴国浩指出,边缘与终端智能是未来人机交互的核心场景,尤其在医疗、康养等机器人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他透露,目前公司团队已发布面向终端的3B级小模型,期待与爱芯元智在汽车、消费电子、机器人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探索高效智能解决方案。

灵境声学是爱芯元智的另一个算法生态合作伙伴。灵境声学创始人安吉介绍,灵境声学与爱芯元智共创全景声行业大模型——灵境Umix AI,可以应用在汽车、酒店、家庭影院等领域,能够实现将普通立体声升级为环绕立体声效果的音频体验。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