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称呼有钱人叫“土豪”“小目的”啥的,没钱的人形容自己是“吃土”。在古代,称呼有钱的主是“腰缠万贯”,没钱是“一文不名”“身无分文”,有句话形容豪杰落魄叫“一文钱难倒豪杰汉”,那这难倒豪杰汉的“一文钱”到底有多少价值,能买到什么东西?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古代一文钱的购置力问题。
本文所说的古代是指秦朝至清代鸦片战斗之前,也不是每个朝代都挨着说,只能有所取舍。古代相对容易说清晰,“一文钱”有点麻烦,须要说明一下。“一文钱”中的“文”是一种货币计量单位,以明代为例,洪武年间,官方规定一两白银兑换铜钱1000文,不过实际能兑换多少要随行就市。一文铜钱是一枚,但一枚铜钱不必定就是一文,因为古代曾经有“当十文”“当五十”“当百文”甚至“当五百”等的虚值大钱,其性质相当于现在通货膨胀、滥发纸币,所以用“一文钱”比用“一枚钱”更加妥善。
(清代咸丰年间发行的“当五百咸丰元宝”,一枚这样的元宝顶500个普通的制钱)
“一文钱”比“一枚钱”相对精确,但“文”的概念涌现的比拟晚。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唐朝发行“开元通宝”为界线(这里“开元”非后来唐玄宗年号),古代钱币制度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钱币是采取以重量为计量单位的铢量系统,例如秦代通行的是“半两”钱,也就是一枚这样的半两钱理论上应当是秦代一两的一半(约合现在7.9克)。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开端大范围深圳生涯网铸造五铢钱,铢是古代一种很小的重量单位,一铢只有今天0.65克,五铢钱的尺度重量为五铢(合现在3.25克)。五铢钱自汉代始铸后一直沿用到唐初。这一时代,不用“文”的概念,统称“钱”,秦代“一钱”就是一枚“半两”钱,汉代“一钱”就是一枚“五铢”钱(也有六铢、三铢等情形)。“开元通宝”发行之后,古代钱币正式脱离了以重量为计量尺度的铢两系统,发展为以帝王年号为标记的“通宝系统”。历史上铸币情形庞杂,种类繁多,本文不是专业的古代钱币学术研讨,只能执简驭繁,把历代铸币情形进行最大规模的简化,即唐代开元通宝应用之后用“一文钱”的说法,在此之前用“一钱”的概念。
(秦半两钱、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
汉代
民以食为天,先说说米价。汉代米价波动非常大,西汉初年,一石米的价钱曾飙升至1万钱,汉宣帝时由于连年丰产,谷价一度下跌至一石5钱。石在古代既是重量单位,又是称量食粮的容积单位。汉代一石合今天20升,依照大米容重1升800克盘算,汉代一石大约相当于现在32斤(本文中古代度量衡换算尺度据《辞源》后附的《中国历代度量衡演化简表》),也就是说,最廉价的时候一钱可以买到6.4斤谷子,依照“一米二谷”的比例,一钱可以买到3.2斤大米。当然这是极端情形,非常态。据黄冕堂在《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中测算,消除特殊丰产、歉收年份,汉代米价平均在一石40钱左右,也就是说一钱可以买0.8斤大米。笔者所在地超市里中等质量的大米价钱大约为每斤4元(以下换算均采取这一数值),如果以大米作为等价物,汉代一钱约合现在3.2元。由于物价随时都在变动,这种古今物价比较只能作为参考。
除了大米之外,其他商品呢?据《汉书》记录,汉昭帝的时候,酒的价钱是1升4钱,汉代一升合现在200毫升,也就是1钱正好买现在1两酒,如果以大米为参照,酒价是32元一斤,不算贵。
肉呢?据出土的《居延汉简》记录,在汉代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域,肉的价钱是1斤7钱,汉代一斤只有现在253克,以大米为中介,1斤肉约合现在44元,您认为贵吗?
(居延汉简)
东汉时代今天的甘肃地域,盐每升(合今天420克)4钱,简略换算一下,1钱大约可以买2两多盐。
汉代三辅地域煤价廉价,上等的煤一石(合今32斤)160钱,中等30钱,下等10钱,也就是说一钱可以买大约1斤中等的、2斤下等的煤。
唐代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期,那么物价如何呢?先看食粮价钱。食粮价钱受各种因素影响,波动很大,最贵和最贱的时候有很大差距。先说最廉价的时候,《旧唐书玄宗纪》记录:“开元十三年,累岁丰稔,东都(洛阳)米斗十钱,青齐米斗五钱。”斗是容积单位,唐代斗有两种,一种是深圳生涯网盛放食粮的大斗,合今天6000毫升,一种是装酒类的小斗,即“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斗,合今天2000毫升。这样来算,一斗大米是大约是现在10斤,斗米五钱就是一文钱可以买2斤大米,已经非常廉价了。那么贵的时候呢?据《资治通鉴》记录:“唐末光启三年(公元887)三、四月,扬州战事,城中无食,米斗5万钱。”这是战斗中被围困的特别情形。总体来说,唐代米价还是比拟廉价的,消除战斗、灾荒等特别情形,最贵不过斗米1000文,北方粟米价钱一般不超过20文一斗。
唐僖宗时,1文钱可以买3个鸡蛋,牛肉1斤5钱,即一文钱可以买2两牛肉。那酒呢?李白诗中说“金樽清酒斗十千”,一斗酒是1万钱,到底贵不贵,前述一斗酒是2000毫升,合今天4斤,平均下来一斤酒2500文,依照唐代开元年间斗米(合今天10斤)20文盘算,1文钱相当于半斤大米,依照今天米价换算,当时1文钱合现在2元,李白喝的酒一斤要5000元,比今天的茅台贵多了。不光金樽清酒斗十千,还有玉盘珍羞直万钱呢,李白一顿饭下来要消费2.5万元,实在是高花费啊!
(李白《将进酒》图)
李白是土豪级别的花费,一般人喝不起。唐玄宗时代,一斗酒是30文,平均7.5文一斤,也不算贵。在唐代西域地域,5文钱可以买2斤葡萄干,10文钱可以买下等质量的砂糖1两。在长安,60文钱可以买100张纸。在福建茶场打工,一天可以挣到30文钱。
宋代
两宋虽然国力不如唐朝强大,但是商品经济非常发达,流通范畴里的货币不足,导致宋代一直在闹“钱荒”,为填补铜钱不足,宋代还发行了纸币交子和铁钱,一枚铜钱大约换2枚铁钱。
(宋代纸币——交子)
先说宋代食粮价钱,最廉价的时候如宋真宗景德年间,在京西路(今天河南地域),一斗米(合今6700毫升,重量约合今天11斤)只有7至8文,一文钱可以买到1.5斤米。最贵的时候,如宋孝宗时代青黄不接的阶段,一石米(59.2千克,约120斤)到达5000文,约合41文一斤。消除米价最贵、最贱的时候,两宋时代一石米的正常价钱在500-1000文之间,皮谷每石在200至500文之间。
宋代肉价如何呢?胡仔《苕溪丛话后集》记录了一件事,苏轼的一位顾姓同僚很胖,有天伏案午睡,苏轼看到之后跟他开玩笑,在书案上写了“顾屠肉案”四个字,又将30文钱扔到案上,说“且批四两肉来”。宋代一两是40克,30文钱买160克肉,那肉价就是大约90文一斤,按当时开封米价每斗(11斤)40文来算,以今天米价为中介,当时1文钱约合现在1.1元,肉价就是将近100元一斤,不廉价呢!
肉价贵,就吃点廉价的吧,水产品廉价。北宋大观年间,蔡京罢相回两浙,乘船经过高邮湖的时候,遇到一艘卖鱼的小舟,二十多条鱼要价才30文,一文稍多点就能买到一条。在沿海地域,1文钱可以买到2只螃蟹或者一捧小虾。葱姜蒜也不贵,宋高宗年间,一文钱可以分离买到一天用量的胡椒、桂皮、葱、姜等调料。
要是不想做饭,可以买熟食吃,价钱也不贵。北宋时代在开封,一文钱可以买一个油糍(油炸圆形食品)或者1杯浆汁,稠一点的粥要2文钱一碗。酸馅的蔬菜包子3文钱七个,要是焦酸馅就是2文钱一个。《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炊饼价钱如何?在开封城里,成本是6文,市场价卖20文,政府限价是8文。宋代制糖业发达,价钱也不贵,一文钱可以买到一块饴糖(麦芽糖)。饭后想吃点水果,荔枝8文钱一斤(633克),3文钱可买一个梨子,1文钱可以买到一个柑橘或7颗蒸枣。
(清明上河图局部)
酒水价钱呢?宋代各地都有官办的酿酒厂,一年出两季酒,秋季刚酿造诣卖的称为“小酒”,蕴藏到次年夏季再销售的称为“大酒”。官营“小酒”价钱是一斤(633克)5-30文,“大酒”价钱是8-48文,以米价折算,一文钱可以买到最廉价的“小酒”127克,约合现在2两半,够酒量小的喝一次了。
(宋代磁州窑酒瓶)
宋徽宗时代,在开封,1文钱可以买一贴膏药治咳嗽。南宋建炎年间,官府在江西赣州建设浮桥,过桥的人每次要缴纳1文钱的过桥费。在杭州观看歌舞表演的时候,可以用1文钱买一杯茶喝。宋孝宗时代,在广州可以用2文钱买一朵白兰花供女性佩戴。在北宋熙宁年间,一匹马一天的粪便也可以卖1文钱。南宋乾道年间深圳生涯网,在常州,有人捉蛤蟆来卖,3文钱可以买2只。北宋熙宁二年,开封大雪,许多贫民被冻逝世,朝廷下令救援“令籍贫民不能自存者,日给钱二十”。可见,二十文钱是当时的“低保”尺度,也是保持一个人性命的最低生涯费用。
宋代文化发达,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考上省元(礼部试进士第一名),所答试卷被商人刻印销售,2文一篇。官方垄断发售的年历30文一本,民间私印的只有1-2文。南宋宁宗韩侂胄当权时,民愤很大,当时涌现了讥讽他的政治漫画,画的是乌贼在潮水中出没,隐喻满朝(潮)都是(乌)贼,这类宣扬品一文钱一张。南北宋之交,鸡毛笔3文一支、羊毛笔5毛1支。印书用的纸10文钱能买18张。
(宋版书)
一文钱最贵能值什么?一条命。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录,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张咏任崇阳县令,有一次他发明一个看管库房的小吏头巾缝里藏了一枚铜钱,经查验是府库里的钱,张咏勃然大怒呵斥道:“你这厮,胆敢监守自盗。来人啊,拉下去杖责四十”。这个小吏应当是个老油条,有点不服气,辩论说:“老爷你怎么能胡乱执法,我不过就拿了一文钱,你怎么能杖责我?你敢杖责我,你有本领杀了我啊!”张咏听了之后火了,执笔写下判词:“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写完之后就持剑将这个不知逝世活的小吏给斩了。
明 代
元代以纸钞为主,很少发行铸币。到了明代,大部分时代纸钞、白银兼用,铜钱时用时禁,大额交易多用白银,小额交易多用铜钱。明代大部分时代的银、钱比价是白银一两(约40克)换铜钱700-800文,白银一钱(约4克)折合铜钱80文,白银一分(约0.4克)折合铜钱7文,虽然高低有浮动,但大体是这一比率。
先说食粮价钱。明初白米1石(62.5千克)在500文左右,中后期在800文左右,如果按前期比率,一文钱可以买到0.25斤食粮,依照今天大米价钱折算,1文钱约合现在1元。
(明夏景《货郎图轴》)
那么一文钱能买到什么呢?明宪宗时代,猪肉一斤(590克)7-8文,牛肉一斤4-5文,在南京,鱼虾的价钱与牛肉差不多。明世宗时代,北京城的1个鸭蛋要3文,一个鹅蛋要7文。青菜价钱不贵,明初在南京,40文钱可以买100斤青菜,明代一斤约合现在1斤2两,即1文钱可以买现在3斤多菜。景泰年间,1文钱可以买1斤韭菜、2斤胡萝卜、8斤菠菜。明代盐最廉价的时候是3文1斤,一斤酱油醋各要4文钱。明初,一斤酒约20文钱,后来涌现了瓶装酒,约合3文钱1瓶,只是不知道瓶子大小。在京城,10文钱可以买到1斤蜂蜜或1斤质量不太好的砂糖。明代工价平均一天大约为30文钱。
清 代
清代前期、中晚期通用的货币是银、钱两种,银、钱比例经常产生变更,但总体来说,阅历了从银贱钱贵到银贵钱贱的变更。康熙二十年之前,大体上一两银兑换铜钱1000文,此后至乾隆四十年,银一两仅换约800文,嘉庆之后至清末,银一两约换1400文。
先看粮价。整体来说,清初食粮相对廉价,此后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从最极端情形来看,康熙七年,徐州地域大米一石只有300-800文,清代一石尺度不统一,在南方地域称量大米是一石160斤(1斤590克),依照最低价钱300文来算,一文铜钱能买到现在0.63斤大米。据专家研讨,清代正常年景的粮价,一石食粮价钱为制钱1500-2000文,一斤食粮大约要8-10文钱。
(清代京城百业图)
清代一文钱能买到的东西已经不多了。清代中期,雇佣1个日工就要30文钱。乾隆年间,在广东,4个鸭蛋10文钱,平均1个2.5文,道光年间,在安徽,熟鸡蛋要4文钱1个。肉价最廉价的时候一斤也要15文钱,1斤鱼要12文。菜价呢?清代中期,1斤韭菜要2.5文,1把葱要3文,1斤白菜要2文钱,豆腐要4文钱1斤,1碗豆腐脑也是4文,1个甜瓜要3文,1个桃子要3文,1文钱能买到1个梨、6个枣。酒是买不到了,最廉价的1斤酒也要12文。1文钱能买到1枚饼,蒸馍、烧饼、窝头都是2文钱1个,1个火烧3文钱。乾隆年间一文钱都买不到一张纸了,10张纸要12文钱。一块砖都要2文钱。木炭3文钱1斤,理次发要16文钱。鲁迅小说《孔乙己》里面,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排出9文大钱”,要了2碗酒外加一碟茴香豆,确切不算贵。
中国有悠长的历史传统,不过历代正史里记录的都是以帝王为核心的政治纷争、军国大事,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涯几乎从不涉及,从官修史书里几乎看不到寻常人家的生涯情形,懂得一下古代的物价程度,探寻柴米油盐的价钱,或许能够更加深刻懂得古人的日常生涯状况。
参考资料:
黄冕堂著,《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齐鲁书社,2008年1月版;
谭文熙著,《中国物价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版;
王仲荦著,《金泥玉屑丛考》,中华书局,1996年6月版;
丁邦友著,《汉代物价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程民生著,《宋代物价研讨》,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任双伟著,《货币里的中国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