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哪里最危险)
郯庐断裂带是指山东郯城和安徽庐江之间的活动断裂。因其代表性,一般指东北至安徽省的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一系列东北巨型断裂带中的一条主断裂带,在中国境内绵延2400公里,穿越中国东部不同的构造单元。它规模大,结构复杂,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它也是一个地球物理场带和深部岩浆活动带,形成于元古代。
临沂沂河
新构造时期,郯庐断裂带成为一条右行走滑逆冲断层。历史上沿这条断层发生过多次大地震,如1668年的郯城地震和1975年的海城地震。郯庐断裂带范围很广,向南延伸至湖北省长江北岸的武穴。并向东北穿过安徽省的宿松、潜山、庐江和嘉善。江苏省的泗洪、宿迁,山东省的郯城、沂水、潍坊,进入渤海,然后穿过辽东半岛,经东北三省进入俄罗斯。中国境内长2400公里,宽几十至200公里,一般为东北10-20度,水平滑动速率为每年2.2毫米。
沂蒙山区的美景
郯庐断裂带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历史上有大小地震。三百年前:1668年7月,山东郯城发生8.5级地震,波及中国大部分地区。这是中国东部几千年来罕见的特大地震活动。三百年后的1969年7月,渤海再次发生7.4级地震,随后1975年2月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三次大地震,公元70年6月山东诸城7.3级地震和1957年10月渤海中部7.5级地震。这些频繁的地震活动是郯庐断裂带反复间歇性活动的结果。
临沂风光
郯庐断裂带是沈阳至明光一带最活跃的一段,是国家监测的重点。该剖面北东向穿过由太古宙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裂带,主要由四条平行的主断层组成。这四条主要断裂在鲁中沂河和沂河流域形成了20-40公里的两地堑一基底的构造,称为沂沭深断裂。这条深大断裂是一个构造复杂、新活动强烈、基底介质刚性高的地区。6级以上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沈阳-明光段。最新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于强烈的右旋挤压状态。由于遭受高正应力和高剪应力,容易积累大地震的能量,但难以以中小地震的形式释放,所以该段强度高,频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