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在哪?(再进大凉山)

大凉山在哪里?(再次进入大凉山)

我们重新进入大凉山已经十年了。

大凉山位于四川西南部,山势险峻,交通不便。千百年来,大凉山人民在这片土地上过着农耕、畜牧、织布的生活。传统生计并没有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退化,但仍然保持了原来的面貌。遥远而狂野是它给大众的普遍印象。

凭借《我为什么住在这里》《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等纪录片,日本导演竹内亮在网络上拥有数百万中国粉丝和数百万点击量,一度成为网络名人中的导演。

十年前,他在大凉山为NHK拍摄了一部纪录片《长江天地大旅行》。然而,由于山势陡峭,设备笨重,一群人不得不扛着驴和设备进山。大凉山留给竹内的只有可怜的回忆。

图/@竹内亮导演

“我就是想亲眼看看,当地人民十几年后是怎么脱贫的,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图/腾讯纪录片

竹内亮再次将镜头伸向大凉山。经过两周的亲身旅行经历和一贯的纪实风格,他讲述了曾经被认为是“世界被遗忘的角落”的大凉山的变迁。

绿皮火车缓缓驶出隧道,旅程开始了。

我上了火车,车窗里满是绿色,一望无际的树叶从我眼前滑过,随风而去。

当竹内被窗户迷住时,车厢里飘来一股甜甜的葡萄味。原来,几个用绿皮火车运送新鲜葡萄的益村民正准备回大凉山。

图/腾讯纪录片

我不是中国人,我是日本人。

“哦,是啊,日本人太坏了。”

“每个国家都有好人和坏人。”

“我没见过外国人,你是第一个。”

友好的彝族小伙给了他一串葡萄,于是他开心地吃着聊着。

经过临海洞后,下了火车,需要开车进山。我看到几辆汽车在路上被落下的石头砸坏了。

虽然道路泥泞崎岖,但在拍摄过程中,除了一个地方——悬崖村,几乎都可以开车。

“悬崖村”——阿图乐乐村/中国日。

一个800米落差的悬崖,13级台阶,218级台阶的藤梯,一个村庄正好坐落在悬崖上。

过去悬崖村孩子上学路线图/中国人一天。

过去,距离地面70度的陡峭悬崖几乎阻挡了村民走向“外面的世界”,孩子们的日常上下学变成了没有安全措施的攀岩。

但在2006年,中国政府给予了最大的帮助,和村民一起,在悬崖上搬运了6000多根总重量120吨的钢管,用龚宇移山的力量进行了一次“奇迹般的重建”。

我们一节一节地建造了这样一个在山上“咬人”的钢梯。

村民们走下钢梯。摄影/达蒙。

陡峭的钢梯虽然比过去的藤梯结实很多,但也让恐高的竹内直打颤,直呼他可怕。

在总长约3公里的钢梯上,竹内并不孤单。一个背上背着篮子,大汗淋漓的男人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交谈,他得知自己是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去悬崖村做生意。

篮子里的打印机。

他暂时放下肩上的黑色打印机,自嘲为“移动银行”,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金融服务。

在路上,我在悬崖村的路边遇到了一个卖水的70岁的老太太。两人其实都听得懂对方流利的普通话,三言两语就聊到了大凉山的变化,得知悬崖村很多村民都搬到了山脚下的安置房。最后奶奶给她看二维码,竹内惊呼可以用微信支付!

一路上的冒险让竹内信变得相当新奇。十年后,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这里写彝文、说彝语、穿彝服是正常的。

易歌手夏季图/新视觉。

在田间小憩或闲暇时,彝族妇女,无论老少,围坐在一起放飞针线,用简单的针和灵巧的手,在脑海中绣出色彩斑斓、婀娜多姿的图案。

传统彝族服饰地图/新视觉。

彝族刺绣色彩丰富,工艺粗糙。它从衣领、裙子、扶手、下摆、裤子、鞋子、帽子、头饰、挎包、马甲上绣有丰富多彩而深邃的图案。

竹内亮当场买了一个彝族刺绣单肩包。

昭觉县提供彝绣服务的培训班里坐着一群身穿彝服的绣娘,她们中有不少是彝绣高手。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在城镇谋生的工作机会,并结合现代美学新设计和销售彝族刺绣工艺品。

彝族妇女以能管理家庭而闻名。刚搬到山下安置房,不会说普通话的刺绣妈妈欧木易武,在镜头前害羞,用彝语告诉家人。她的两个女儿拿着奖学金完成了大学学业,成为了教师。她参加了彝绣培训,获得了更多接触外界信息和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与山上的房屋相比,竹内亮站在深圳宽敞明亮的客居网厅里:“就像穿越时空空”。

“我现在更喜欢这个房子”,俄罗斯人穆伊吾的眼里充满了幸福和对未来的憧憬。

云雾缭绕,在海拔近三公里的大凉山上,足球是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小足球承载着他们无尽的能量和热情,给寂静的大山带来了灵动的气息。

他们在光秃秃的足球场上练习和追逐,在简陋的球门前一次又一次地射门。幸福和满足的汗水滴在小黑脸上。

在这片广袤而原始的大凉山上,建起了一片大如城市的美丽绿地,一群孩子似乎不知疲倦地奔跑着。

这是当地教育部门与皇家马德里基金会的合作项目,为当地儿童提供专业的足球训练。我希望通过足球打开一扇窗,让一些孩子出去。

鲜艳的皇马队服和足球钉钉牢牢抓住绿色塑料草地。哨声中,足球少年快速奔跑,带球,抬脚射门。

图/腾讯纪录片

旁边的西班牙教练说:他个子矮,但体力惊人,不愧是山上的孩子。

他们的眉毛害羞地躲闪,但他们在谈论他们的梦想时是如此勇敢。

“成为像武磊一样的明星”

“为学校建一个更大的足球场”

“继续努力把球踢下去!”

也许有一天,那个放牛的足球男孩会出现在举世瞩目的球场上。跑快点,你的梦想就不会那么难实现了。

大凉山虽然物质贫乏,却极其慷慨好客,一壶简单珍贵的“块肉”就是他们的待客之道。

彝语称脱脱肉为“黑脚”,意思是猪肉块,是彝族的一道硬菜。拳头大的猪肉熟了,光着烧在柴灰上也没事。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吃块肉讲究豪情,不拘小节。用草木灰,双手握着直接开口啃。

真的是很棒的美食。它没有任何调料。最原始的烹饪方式,只有用火煮和烤,是如此的嫩和软。秘诀在于当地的散养乌鸡猪,肉香浓郁,肥而不腻。竹内信吃得满手都是油,连连称赞。

对于彝族人来说,火是神灵的化身。彝族人每年都举行火把节,庆祝战胜自然,获得丰收。

每当夜幕降临,各个村庄的人们都会盛装打扮,点燃火把。今晚,无论你来自哪里,喝酒吃肉都是亲人。

唱“多洛霍”,跳身体舞。与游客手牵手,整夜围着篝火狂欢。

无数的火把一起燃烧,却比星星还亮。

“如何拥有彩虹,如何在夏天拥抱风。天上的星星嘲笑地上的人,他们总是不能理解和感受到足够。

歌声在山中回荡,远近皆有。镜头里这个美丽的地方会继续顽强生长。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