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字号(吃遍这13家百年老字号)

苏州老字号(吃掉这13个百年老字号)

明清以来,苏州一直是江南深圳经济、文化和生活的网络中心。繁荣的经济孵化了一大批传承了几个世纪的老字号。直到现在,这些老品牌在苏州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很多老品牌依然鲜活、充满活力。

早起吃碗头面汤

著名作家鲁曾在小说《美食家》中写道:朱子之起得很早,但他不可能睡得很晚,因为时间一到,他的胃就会蠕动,他几乎准备好了闹钟。他一睁眼,脑子里就蹦出一个想法:“去朱红星吃汤面!”

1.朱红星

地址:碧峰广场90号

人均:32元

苏州的面馆很多,像朱红星这样的老品牌虽然常见,但也是苏州的招牌之一。朱红星最早的店开于1938年3月,当时是一家不到30平米的面馆。后来,以一碗肥而不腻、酥而不烂,赢得了食客的青睐,门口的黄包车每天排成一排,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苏州的面条讲究汤,所以朱红星每天都挂着汤,以鸡肉、猪肉、肉骨头、鳝鱼骨头为原料,煮透。有好汤的时候,也要有细面条,这样可以把汤吸进面条里,吃出味道来。

朱红星用的是28牙的细面条,用下面师傅高超的技艺,夹面栅栏把面条紧紧地卷向空钟健,这样既能吸足汤,又能有味道。至此,大家就明白了鲁的《美食家》中“面汤”的含义。

2.敖灶阁

地址:林挺路155号

人均:31元

昆山澳藻阁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前身是半山桥南的天香阁。清末,改名为颜福兴。解放后,根据“秘密就在炉子上”的含义和谐音,正式命名为“敖灶阁”。

特色澳早面深受顾客欢迎。首先,面汤有自己的特点。它继承了传统做法,用鲱鱼的鳞、鳃、鱼、粘液熬制而成,味道鲜美,与众不同。

其次,浇头讲究,炸鱼都是青鱼做的,而卤鸭像昆山麻鸭一样用老汤煮,肥而不腻。此外,面条用精制白面加工成龙须面,在紧密的条件下快速捞出,使其软硬适中。

奥灶面最讲究“五热合一,小料煲汤”。所谓“五热”是碗热、汤热、油热、面热、浇头热;“小料煲汤”就是不使用大锅煲汤,而是根据游客目前的使用情况保持原汁原味。

奥灶面不仅讲究选材,还具有“三烫伤”的特点:面是热的,不是用温水浇,而是用开水浇;将汤焯水,将准备好的面汤放入铁锅中,用残火炖煮,保温;碗是热的,洗干净后放入沸水中,这样不仅可以保暖,还可以消毒和清洁。所以,“敖早面”即使天冷也会出汗。

3.观振兴面馆

地址:石碌街霍峰路65号

人均:17元

说到苏州的面馆,就不能不提到关兴的振兴。关震兴是曾经风靡苏州城乡的百年老店,也是苏州面馆行业的代表和标志。100多年来,观振星以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地位、鲜明的经营、庞大的规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

观震兴面馆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至今已有156年的历史。当初店名的概念如火如荼,在玄庙关正山的入口处,却很难研究第一代店主是谁。根据现有数据,从清末到民国,苏州市共有100多家面馆,其中名气较大的有10多家,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张锦记、宋鹤楼和关震兴。

对面条的质量有三个要求:第一,生面条加工,第二,汤,第三,浇头。汤水特别讲究,小心翼翼地挂着红烧高汤和鳝鱼骨。它有四个特点:清、香、浓、鲜。所谓色面上的特色,就是浇头做得好,红烧肉是五花肉做的,香气扑鼻,皮嫩入口即化;

炸鱼鳝色橙黄,甜咸,香嫩鲜;还有蹄子、冻鸡、红烧肉、自制面筋和素食浇头。除了现成的浇头,关震兴还在设了一个热灶,现炒现炸,如虾仁、三虾、鳝糊、精什锦、三鲜、肉丝、腰花、猪肝、肚片、鱼块、甩水、葱肉、葱油开阳、红烧鸡块、咖喱鸡块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品种繁多。

早茶毕涛烹饪店

吃面条后,老苏州人经常去茶馆蹲着,在那里讨论是去新聚峰、宜昌府还是去松禾塔吃午饭。

4.新聚峰

地址:太监巷9号

人均:124元

新巨峰酒家创建于1904年,也就是光绪三十年后,至今已有116年。当初叫聚丰园。自开业以来,一罐母油罐车鸭就成了店里的看家菜,在姑苏颇有名气。1940年,因股东分立,聚丰园更名为新聚丰,继续以纯正的苏邦美食吸引客户。不像很多老品牌,新聚峰是唯一没有分店的,所以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新聚峰餐厅总是难找。

新巨峰餐厅门前有几块匾额,显示了这家餐厅“中国老字号”的地位,还有几道重量级的菜品:烂塘鱼片、油轮母鸭、香龙桂鱼、枣泥饼。在老食客眼里,这种考验厨师水平的烂塘鱼片,准确的名字应该是“烂塘片”。小池塘鲶鱼被切成两块。经过厨师的手后,臭味扑鼻,颜色洁白,卤汁包裹严密,鱼片鲜嫩。

祥龙鳜鱼是在松鼠鳜鱼的基础上创新而来的。选择2公斤左右的新鲜鳜鱼宰杀去骨,将鱼切成相连的菱形花刀,淀粉炒熟,将汁与橘子混合,倒在金鱼上,然后装盘,加入三五个白鸡蛋点缀。整道菜只有高高的鱼头,弯弯的鱼身,匍匐的龙爪,扇形的鱼尾,淡绿色的酱料,真的很像香龙潘芸。它也是甜、酸、脆、香的,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苏帮菜,创新但不走样,有现代的味道。

还有一个“五块”,在新聚峰吃饭一定不能错过。五件套是几乎失传的老苏州年菜。来新聚峰,要提前一天电话预约。苏州食谱记载,三件套砂锅的主料为全鸡、全鸭、火踵(或鲜蹄),新居风加鸽子蛋、火腿共五件,分别用冷水预煮,一起炖在一个巨大的砂锅里。端上桌的时候,上面已经用薄薄的油衣封好了,汤面也安静了。将汤舀入碗中时,有必要在烧嘴之前吹气散热。最珍贵的是蹄子和肉皮,吸收了所有的鲜汤后晶莹剔透,就像一块鲜汤和肉冻,好吃极了。

5.松鹤塔

地址:太监巷72号

人均:148元

宋鹤楼始建于甘龙二年(1737年),是苏州苏邦酒家中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餐厅。最初是一家面馆,以卤鸭面和壮鸡面闻名。晚清时期,我们在经营苏浜菜时,邀请名厨注重选料、刀的温度,以及炖、炖、煸、煨的特点,使每一道菜色、香、味、形俱佳。

由于松鹤楼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苏菜,所以在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经常见到。电影《中国三味》《美食家》均取材于松鹤楼,著名小说家金庸在《天巴龙部》中多次提到松鹤楼。2007年,84岁的金庸重返松鹤楼。品尝过苏菜后,他高兴地写下了“百年老店,常新如松万年青,似鹤添生机”的题词。

去松鹤楼一定要吃松鼠桂鱼。这道菜是用新鲜的鳜鱼精心烹制的,保证了头尾的安全,并在鱼身上画了菱形的线条。在下一个锅里炸过之后,鱼就蓬松了,放在锅里,看起来像一只金色的松鼠。“吱吱”挂卤汁时,像松鼠一样吱吱叫。这道菜内酥里嫩,酸甜可口,色香味俱全。如今,这道菜已经成为苏浜菜的杰出代表,还被列为“江苏十大名菜”。

6.德悦大厦

地址:太监巷43号

人均:149元

享誉海内外的苏州德悦楼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德月楼吃饭,德月楼因味道鲜美而被称为“天下第一馆子”。关悦楼观前殿建筑为粉墙瓦,中间为古朴典雅的飞檐。“德悦楼”一词是上海市书协原主席宋日昌所写。建筑两侧塑造了一条飞龙空,云纹背面的蕾丝檐纹精致自由,婀娜优雅。

德月楼餐厅以苏式菜肴为主,注重烹饪方法,四季不同菜,一味一菜。手工剥壳的虾质轻、飘逸、光滑、鲜嫩、富有弹性。本文由厨影料理编辑整理。油鳝糊讲究温度,鳝鱼丝软糯,卤汁浓润,咸中带微甜。月通鸡酥烂,去骨不掉形,香味浓郁,口感鲜醇。蜂蜜酱透明浓郁,火腿酥烂,味道甘甜,回味咸鲜。

7.时嘉酒店

地址:琼岭路1号

人均:116元

虽然没有德悦楼和宋河楼有名,但时嘉酒店是苏州最好的地方餐馆之一。始建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至今已有200多年。以前是夫妻店,经营规模不大。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形成了以十大名菜为主的独特菜系,有着世界石头菜的美誉,成为苏州古镇木渎饮食文化的代表。

土肥汤是苏州的传统名菜,时嘉饭店最好最有名的就是土肥汤。很多人来时嘉酒店是为了追求汤飞汤。很多老苏州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诗:“老桂花开十里,看花遍太湖。桂杜特别令人难忘,得益于穆飞汤。

“飞飞汤“原名“邦安汤”,是将石斑鱼的肝、鱼、皮放入汤中熬制而成。石斑鱼是太湖特有的水产品,桂花盛开时形成鱼季,但消失得无影无踪。石斑鱼肝不好,早在清代苏州就很流行。清源美《与园食单》中有这样的记载:“石斑鱼最嫩。去皮去秽,分肝和肉,与鸡汤一起煨,配三份酒、两份水和一份秋油。开锅时,加入一大碗姜汁和几个洋葱,以去除恶臭。”

朱非汤味道鲜美的关键在于选材和温度。鲶鱼宜在太湖木渎地区养殖,鸡汤宜用农户放养的土鸡炖煮。烹饪前,将新鲜鲶鱼的皮、内脏和骨头去掉,将清洗干净的肝脏和鱼放入清水中撕掉粘膜,洗掉血渍,然后切成两块放入碗中。加入少许盐、绍酒、胡椒粉拌匀,略腌;

然后把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入炖好的鸡汤煮开,放入鱼片和鱼肝,再次煮开时,撇去泡沫,放入火腿片、竹笋片、香菇片、豌豆苗和适量调料,稍微炖一下。肝是金色的,白菜是绿色的,色调很美;斑肝肥嫩,入口即化,汤清鲜,风味独特,堪称特色素邦菜。

还有一种特殊的吃法,叫做“感冒热汤”。有四个步骤,叫“秉性、鉴赏、品味、品味”。“凝”是指取出鱼肝,让其冷却。当它冷却时,会有小气泡。其实是鱼肝油渗出来了。观察鱼肝油渗出的过程叫做“欣赏”,这是一个欣赏的过程。然后,鱼肝冷却后,只能呷一口,不能咬。这是一个品尝的过程。最后利用鱼肝的余味,喝鱼汤,这叫“赏味”。

8.老庆台羊肉馆

地址:琼龙路85号

人均:99元

老庆台羊肉馆藏品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当时住在藏书楼里的傅云祥,以“老庆台”为商号,意为年年喜事,岁岁安泰,在苏州万年桥开了一家羊店。从此,老庆台羊肉馆流传至今。90年代末,老庆台从传统的“做羊肉”发展到羊肉馆。2011年,老青泰酒店盛大开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总公司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另有两家分公司。

百年来,老庆台在日常经营中始终秉承藏书中羊肉独特的烹饪技艺,把所有技术要求都放在每一个环节。烹饪前,通过“看牙”和“摸羊身”的方式选择一、二岁短毛白山羊,确保羊肉品质符合从源头采集羊肉的烹饪要求。

通过活羊宰杀、低温除酸、切片开片等工艺流程,有效控制各操作步骤的技术要求,保证物料的新鲜度和高品质。在烹饪阶段,虽然有现代的炊具,但老庆台仍然使用独特的传统炊具。比如煮白汤等羊肉时,还是用传统的“接锅”。按照烧水、撇沫、出锅、切脚的要求,集书一壶羊肉汤,大火、小火、时间有效控制,百年香。

邹杰川香销小吃

吃饱喝足不是终点。苏州五颜六色的小吃早就停不下来登场了!就像《美食家》写的:去鲁稿买腌肉,去马买野味,去菜芝斋买虾鱿鱼,去一个老人家买烂鹅,去玄妙观买油臭豆腐…

9.陆推荐

地址:观前街8号

人均:58元

鲁始建于康熙二年(1663年)。那时候只是一家普通的肉店,名字的由来也很有意思。据说有一年《滚滚神仙》的时候,一个乞丐来到肉店,手里拿着一张破草稿纸(草席)。当鲁老板看到他的怜悯,就让他过夜。第二天一大早,乞丐不辞而别,只留下一卷破草席。看到后,烧肉的人把肉塞进了厨房大厅。但熟肉香浓,在肉店之后名声大噪,于是老板把店的名字改成了“鲁荐稿”。

春天,苏州人离不开陆推荐的一块时令酱肉。酱料色泽红枣,皮脆,入口鲜美,甜鲜,肥而不腻。夏天,五香肉、咸鹅等熟食的销量特别好,一大早来买熟食的老人大多生活在奚仲市和长门一带。

老陆的稿子也是做苏式面的,店里点餐率最高的就是那碗很适合夏天吃的红烧肉扁尖双浇面。香脆可口的扁尖,即食焖肉,鲜美的荤菜。一碗苏式面条,展现了百年老店的深厚“技艺”。

10.财智斋

地址:观前街91号

人均:52元

彩枝斋位于苏州古城观前街91号,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至今已有150年历史。菜芝斋的传统产品分为苏式糖果、苏式糕点、苏式蜜饯、苏式咸味等几大类,有300多个品种。

其中,松仁粽子糖、芝麻薄皮、松仁早蓉芝麻饼、苏式梅花等早已成为苏州的知名特产。由于其原料主要是松子、核桃仁等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果脯,所以一直被称为“pn(半聪)药铺”。

目前,菜芝斋为花园式店铺,有五个开间和三个主要入口,店门口高挂“菜芝斋”三个古拙仓丘大字,两侧是“同治印心”字样一家百年老店”。店铺正门为文化老人谢小四所写“集齐各种灵芝,化解百年难得一见之味”黑底金字对联古朴典雅,内挂名家字画,尽显苏州地方特色。

11、干元

地址:山塘街45号

人均:42元

干生园始建于清干隆四十六年,其原店名为“飞翠台”,因生产松子、枣泥芝麻饼而享誉海内外,被列为皇家点心。清光绪七年(1881年),吴中商人蒋将店名改为“干生元”,称“干坤”,意为天下第一,“元”意为干生元生产的麻饼天下第一。

12.黄天元

地址:太监巷肯德基斜对面

人均:28元

苏州人吃糕点作为一种文化,而黄天元有着苏州式糕点店中最古老的历史。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距今已有199年的历史。

黄天元最有特色的糕点是当季糕点:1月元宵节,2月撑糕,3月清明糕,4月仙女糕,5月端午,6月谢灶糕,7月豇豆糕,8月糕,9月重阳糕,10月南瓜糕,11月冬至糕,12月糖米糕。其他还有玫瑰蛋糕、松子蛋糕、枣松子猪油蛋糕、炸肉丸、双馅丸子等300多种。难怪在各种苏州美食策略中,黄天元总是不可或缺的。毕竟总有一个你喜欢的。

13.杜三珍

地址:长旭路807号

人均:53元

杜三珍,原名老三珍,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前店后店。它的熟食品种,如烂肉、酱鸭、猪头肉、酱肉等,在苏州很有名气,是很多苏州市民改善饮食、招待亲朋好友的首选。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