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听说过墙面变形缝吗?对于非建筑专业的您来说,恐怕这还真是个难题,其实墙面变形缝并非是一道墙面上的裂缝,那它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下什么是墙面变形缝以及墙面变形缝怎么计算。
什么是墙体变形缝
由于不均匀沉降、地震等自然因素造成建筑物变形、裂缝甚至破坏,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建筑在建造时会提前在变形敏感部位断开连接,然后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个预留的空隙可以保证建筑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根据建筑使用的部位,变形缝可分为:楼板变形缝、墙体变形缝、吊顶变形缝和屋面变形缝。
如何计算墙体变形缝
1.地面变形缝、顶板变形缝、顶板变形缝可按图中所示尺寸以米为单位计算,作为变形缝的第一条计算规则。
2.内墙变形缝按结构高度以米计算,这是变形缝的第二个计算规则。
3.外墙变形缝按图中所示尺寸以米计算,这是变形缝的第三种计算规则。
4.门洞变形缝按图示尺寸以米计算,这是变形缝的第四种计算规则。
5.墙体变形缝计算规则的工作内容包括:填缝、填缝、挑洞、嵌铁、泡沫塑料填充、接缝覆盖等。
墙体变形缝设置方法
1.设置沉降缝:首先采用偏心基础。这种方法多用于轻载低楼层的砖混结构。对地基土承载力要求较高,这样地基截面尺寸不大,地基偏心度适中也不会影响整个结构。
2.悬臂法:要求沉降缝一侧的纵墙端部为悬臂基础,纵墙端部无承重横墙。该方法结构布置灵活简单,适用于各种地面条件。但建筑结构的处理比较复杂,需要在悬臂端设置轻质隔墙来减轻自重。
3.简支法:将两个独立的单元建筑拉开一定距离,用简支构件将两侧连接起来,满足沉降要求。该方法适用于两栋建筑之间走廊的设计和施工。
4.钢筋混凝土后浇带:该地区近年来多用于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后浇带是主体建筑(高层)与下层附属房间(低层)之间人工留的宽度为800 ~ 1000mm的接缝。主体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主体建筑处的沉降已基本完成,即可在后浇带浇筑较高标号的混凝土。主楼越高,沉降越好,采用后浇带越好。
墙体变形缝在现代建筑中非常常见,是一种以墙体为附着部分的变形缝。不同季节冷热交替,容易导致墙面热胀冷缩。遇到连续阴雨天,墙面容易被雨水腐蚀破坏,造成墙面不稳定、不安全,对人构成安全威胁。因此,墙面变形缝的施工变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