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怎么算(宏观经济学gdp计算公式)

聪明的股市101、看股市的涨跌。

一、国内生产总值:

1。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一年)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能反映其国力和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消费、商业投资、政府支出(政府采购)和净出口。

表述为:

GDP=CA I CB X其中:CA为消费,I为企业投资,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

2。会计方法:

理论上,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计算的GDP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往往存在误差,所以

需要增加一个统计误差项进行调整,使其一致。

实践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计算的GDP为标准。

(1)按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按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通过将一年内从产品使用中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支出相加而计算出来。这种方法也称为最终产品法和产品流法。如果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而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那么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Q1 P1 Q2 P2…QPN =国内生产总值。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服务的最终用途主要包括家庭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所以,用支出法计算GDP,就是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的支出总和。

1.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

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

医疗、旅游、美发等服务支出。盖房子的支出不是消费。

2.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

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工厂、机器设备、房屋和存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和存货。

两类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新建厂房、购置新设备、建造新房的投资。为什么住宅属于投资而不是消费?因为房子和其他固定资产一样,使用时间长,消耗慢。

投资是企业持有的存货(或存货)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全国企业年初存货2000亿美元,年末存货2200亿美元,存货投资就是200亿美元。投资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因为年末的存货价值可能大于或小于年初的存货。企业存货被视为一种投资,因为它可以产生收入。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来看,生产出来但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只能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来处理,这样从生产角度统计的GDP和从支出角度统计的GDP是一致的。

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置换投资和净投资之和。投资也是贬值。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要看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3.政府采购(用字母G表示):

指各级政府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包括政府购买武器、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构的办公用品和设施、举办道路、办学等公共工程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由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项可观的支出,表现为商品、服务和货币的双向流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GDP的组成部分。

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其他部分,如政府转移支付和债券利息,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不以本年度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作为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贫困补助、养老保障、医疗保健、农业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可以通过其职责在社会不同成员之间转移和再分配收入,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本质上是财富的再分配。当有政府转移支付时,即当政府支付这些支出时,它并没有相应地得到任何商品和服务。政府转移支付是货币支出,全社会总收入没有变化。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4.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指进口和出口的区别。进口应该从国内购买总额中减去,因为进口意味着收入流向国外,同时,它们不是购买国内产品的支出;出口应加到国内购买总额中,因为出口代表来自国外的收入流入,这是购买国内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包括在总支出中。净出口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

总之,以上四项相加就是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GDP=C I G (X-M)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支出法计算的GDP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反映了当期GDP的用途和构成。

最终消费分为家庭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不仅包括直接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还包括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付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和实物转让形式向劳动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资本形成总额:指居民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变动,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额。(即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

通过支出法计算的GDP比率,可以计算出消费率和投资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GDP之比,投资率是资本形成总额与GDP之比。据相关统计,近年来,我国消费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05年,中国的消费率为52.1%,投资率为43.4%。与世界水平相比,中国的消费率明显较低。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2)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核算GDP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获得的各种收入相加计算出来的GDP,即把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地租、资本获得的利息和企业家获得的利润相加计算出来的GDP。这种方法也称为要素支付法和要素成本法。

在中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用于计算四类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工人报酬、净生产税、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第一项是工人的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的全部报酬。包括工人收到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包括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还包括职工享受的公共医疗和医疗卫生费用、通勤补贴和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

第二项是净产品税。指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在生产活动中使用一定的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和劳动力)征收的各种税收、附加费和规划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指政府向生产单位单方面转移收入,因此被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损失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第三项是固定资产折旧。是指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在一定时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以弥补固定资产的损失。它反映了当前生产中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第四项是营业盈余。是指居民单位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创造的增加值。相当于一年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3)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根据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各部门的产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方法也叫部门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GDP的来源。用这种方法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扣除所用中间产品的产值,只计算增加值。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也是按照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他们的增加值,所以他们根据工资收入计算他们服务的价值。

增长原理:既然GDP的概念来源于交换产生财富的原理,那么我们在追求GDP的时候就必须符合这个原理。

理性的基本条件。这个原则的基本条件是:第一,交换必须是自愿的;二是交易所不得干预第三方;第三,交换必须真正发生在两个明确的产权主体之间。假设不满足这三个条件,得到的GDP值的准确性会大大降低,或者GDP数据存在缺陷。比如强制交易的GDP、妨碍他人的GDP、出口创造的GDP、投资产生的GDP、消费带来的GDP等等。都会影响GDP的总有效积累。

二。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

1。定义:

GNP: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以货币表示的所有最终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国家主要采用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96%的国家放弃了GNP和人均GNP,开始用GDP和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国民生产总值被国民总收入取代。各国只公布GDP和GNI数据,GNP数据基本不再统计和公布。国民总收入通常被视为国民生产总值。1994年,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洲共同体委员会联合颁布了1993年国民账户体系,其中统计术语国民总收入取代了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最初被称为国民生产总值。

2003年我国开始采用1993SNA的标准称谓,统计术语GNP改为GNI,两个数据的统计口径基本一致。

2。会计方法:

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

(1)生产法,或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服务的消耗量,得到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之和为国民生产总值;

(2)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净增加或减少)、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将国民生产总值视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和劳动力)创造的总增加值。因此,它应该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资本消耗、净间接税(即间接税减去政府补贴)的形式分配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这样,通过汇总我国各部门(物资生产部门和非物资生产部门)的上述项目,就可以计算出国民生产总值。

理论上,以上三种方法的最终统计结果应该是一致的。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是FPA,以从中获得的数据为标准。

计算公式:Q1 * P1 Q2 * P2…QN * PN =国民生产总值;q代表各种服务和最终产品,即不包括生产各环节重复计算的部分。代表服务和最终产品的价格。

三。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s2/]

从1985年开始,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建立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正式采用GDP核算国民经济运行成果。目前我们采用的是1993年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方法,采用的是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方法体系,各级政府统计局分别计算其GDP的分级核算方法。目前,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一般用于谈论经济总量。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包括通货膨胀在内的当前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是基准期的产品价格乘以当前产品数量,不包括通货膨胀。

而GDP和GNP作为国民收入核算的两个指标,体现了两个统计原则。

国民生产总值与所谓的国家原则相联系。根据这一原则,公民(包括居住在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公民和居民)产生的所有收入,无论生产要素是否在中国,都应计入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而外国公司在该国的子公司的利润收入不应计入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所谓的土地原则相联系。根据这一原则,在我国境内产生的所有收入,无论是否

公民创造的东西包含在他们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特别是,国有公司中外国公司的利润应该包括在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企业在该国的外国子公司的利润不应计算在内。

根据上面的描述,外部要素净收入是用来表示世界其他国家国内生产要素的收入减去国内生产要素支付给我国国外生产要素的收入。

那么GNP和GDP的关系是这样的:GNP=GDP外部因素净收入(GNP和GDP的关系是:GNP等于GDP加上我国对外投资的外资和服务业收入减去我国对外投资的外资和服务业收入)

每日邮报,明天见!

以前:采购经理指数-宏观经济指标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