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贴二低三靠(一贴二靠三低的内容)

一岗两低三瘦(一岗两瘦三瘦)

1.试管夹持

错误点:用手抓住或伸出无名指、小指;上或下位置。

正确方法:“三指握二指拳”。即拇指、食指、中指握试管,无名指、小指握拳头,有点类似于用毛笔写字。将手指放在试管的中上部。

2.获得药品

错误:a .取粉状药,由于勺子大,加药时无法深入容器内部,导致溢出或粘附在容器内壁,不知道如何用V型纸槽代替勺子将药送入容器。b .倒入药液时,试剂瓶口不靠近受药口,导致药物流出,标签不正对手掌,导致标签被腐蚀。

正确方法:a .取粉状或细粒状固体,通常用药勺或纸槽。操作上,要做到“一送、两纵、三弹”。(即药物水平送至试管底部,试管垂直竖立,手指轻触弹药勺柄或纸槽。)使所有药物落入试管底部。b .取块状或大颗粒固体常用的镊子,操作要领为“一横、二竖、三竖。”即在试管中加入块状药物时,应先将试管水平放置,待药物放入试管口后,再慢慢竖起试管,使药物能沿着管壁慢慢滑到试管底部。c .将药液倒入烧瓶中,操作要领为“一放、二向、三触、四流”。即取下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瓶子,让瓶子上的标签面向手掌,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沿着试管内壁慢慢流入试管底部。

3.橡胶滴管的使用

错误:中指、无名指没有夹住橡胶胶头与玻璃管的连接处;将滴管的尖端插入接收器的口中。

正确方法:夹紧时,用无名指、中指夹住橡胶胶头与玻璃管的连接处,而不是用拇指、食指(或中指)夹住,防止胶头脱落。吸液时:先用拇指和食指挤压橡胶胶头,驱走滴管中的空气体,然后将玻璃尖放入试剂液中,松开拇指和食指,液体试剂就会被吸进去,然后提起滴管。禁止挤压试剂中的橡胶头,以免试剂被空气体污染并含有杂质。吸完液体后,胶头一定要朝上,不能平放,玻璃尖的开口一定不能朝上,以免腐蚀胶头;吸完实验台上的液体不能放滴管,以免污染滴管。

4.振荡含有液体的试管。

错误:手持试管中部或下部晃动。

正确方法:手指要用“三握两拳”握住试管的中上部,这样可以留出试管的中下部来观察试管内部的实验现象。振荡试管时,用腕力摆动,不要晃动手臂,在试管底部画一个弧线,使管内溶液振荡,不允许上下跳动,防止液体溅出。

5.使用托盘秤

错误:a .直接用手拨游码;不要在托盘上放或少放纸;c .错放的药盘;d、托盘上的药物取出过多,放回原瓶;e .称重后忘记将游码拨回零。

正确方法:正确操作的要点是“称托盘秤前,先将漂移码拨至零,观察天平是否平整;螺母不平时拧上;两面放同一张纸,湿润腐烂的药盘盛开,左边放称量物,右边放称量物,先高质量夹住镊子;最后游码更换,称重后做好记录,重量归箱游码归零。希望大家记住”。使用时也要注意:a .左手握住秤的左端,右手用镊子轻轻移动游码;b .如果称一定质量的固体粉末,一定质量的重量放在右边的盘子里,不足以补充游码。质量确定后,将固体物质放入左侧托盘,接近平衡时往往很难掌握药物的添加量。此时,用右手握住盛有药物的勺子,用左手手掌轻触右手手腕,使少量固体溅到左托盘上,逐渐达到平衡。如果不小心在托盘上放了太多的药,取出后不要放回原瓶,而是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6.量筒的使用

错误点:a .手拿量筒读数;b .读书时,有的往下看,有的往上看;c .有些量程合适的量筒不能根据所需的液体量来选择。d .液体添加过多时,用滴管吸出。

正确方法:使用量筒时,应根据所需液体的体积,选择能一次测量的最小规格量筒。操作要点是“测量液体,气缸稳定;嘴对嘴,避免流出;滴加到秤中;读数时,视线和液位处于最低水平”。如果意外添加的液体量超过刻度,用手拿量筒将少量液体倒入指定容器中,然后用滴管将其滴到刻度上。

7.溶解盐时的搅拌操作

错误:a .用玻璃棒搅拌时,溶解盐并发出叮当声;玻璃棒在液体的上部被搅拌。

正确方法:操作时,将烧杯平放在桌上,先加入固体盐,再加入适量的水,握住玻璃棒一端的三分之一,玻璃棒的另一端伸到烧杯内液体的中间或沿烧杯内壁,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做圆周运动。速度不能太快,力度不能太大,玻璃棒不能碰撞烧杯内壁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8.过滤操作

错误:漏纸与漏斗壁之间残留气泡,影响过滤速度;手持玻璃支架的位置过高或过低;玻璃托下端靠在滤纸上时:一是不要轻靠在三层滤纸上;二是漏斗因用力过猛而倾斜;待过滤液体的燃尽尖端位于玻璃容器的中部甚至上部。

正确方法:将滤纸贴在漏斗壁上时,用手指按压滤纸,用水湿润,使滤纸紧贴漏斗壁,赶走滤纸与漏斗壁之间的气泡,以提高过滤速度。过滤操作要求“一棍、两低、三瘦”。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低:滤纸上缘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缘。三、漏斗颈下端靠近盛滤液的烧杯内壁,引流玻璃棒下端略靠近第三层滤纸一侧;要过滤的烧杯口位于玻璃棒的中部和下部。你应该握住玻璃棒的中上部。

9.仪器连接

错误:用力将玻璃管压入胶塞或橡胶管内;拆卸时用力拉;手肘握在手里,用力掰管子,手就扎破了。

正确方法:“左手张大嘴巴,右手插入,先湿润,轻轻旋转插入”。也就是左手拿着大嘴的器械,右手拿着靠近器械要插入的部分,先打湿,然后稍微用力转动插入。将橡胶塞插入试管口时,慢慢转动塞子,使其变紧。插头的尺寸应该是插头的1/3。拆卸时,应稍微旋转,并放在与安装相反的方向。

10.检查设备的气密性

错误:操作顺序颠倒(先握住管壁,再将管浸入水中);不知从何入手,找出装置漏气或导管口无气泡的原因。

正确方法: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抵住容器加热。当容器中的空气体被加热和膨胀时,气泡会从导管口逸出。手柄松开,温度降低一段时间后,水会沿着导管上升,形成水柱。这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观察导管口无气泡有两种情况:一是手握容器时间过长,气体热膨胀到一定程度后不会膨胀,不是漏气造成的。应取下橡胶塞,试管应稍微冷却,以便重新检查。第二,装置漏气。首先从设备连接上找出原因,再考虑连接顺序是否正确。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