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划分阐述。
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和划分
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贸易伙伴,政府部门、当地居民、当地社区、媒体、环保人士等压力群体,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直接或间接受到商业活动影响的对象。这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他们有的分担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的为自己的经营活动付出代价,有的监督制约企业。在业务决策中,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是一种专门投资于智力和管理的制度安排。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反应质量,而不仅仅是股东。这一企业管理思想从理论上阐述了企业绩效评价和管理的中心,为后续的绩效评价理论奠定了基础。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债权人、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竞争对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活动团体、媒体等。“简单地将所有利益相关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进行实证研究和应用,几乎不可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陈洪辉,2003)。那么,如何对这些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呢?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是多圆锥细分法和米切尔平分法。
多圆锥细分方法
“企业的生存和繁荣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但利益相关者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细分。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以及企业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陈洪辉,2002)。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采用多圆锥细分法从不同角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划分。
弗里曼(1984)认为,利益相关者因其资源不同而对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他从三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细分:(1)持有公司股份的一类人,如董事会成员和经理,称为所有权利益相关者。
(2)与公司有经济联系的相关群体,如员工、债权人、内部服务机构、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竞争对手、当地社区、管理机构等。被称为经济依赖型利益相关者。
(3)与公司社会利益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机构、媒体、特殊群体等,称为社会利益相关者。
弗雷德里克(1988)根据利益相关者影响企业的方式将其分为直接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是与企业有直接市场交易的人,包括股东、员工、债权人、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竞争对手等。间接利益相关者是那些与企业有非市场关系的人,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外国政府、社会组织、媒体和公众。Charkham(1992)根据相关群体和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契约关系,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两类:契约性利益相关者和公共利益相关者。
惠勒(1998)将利益相关者全面划分为四类:(1)主要的社会利益相关者,他们具有社会性和直接参与性两个特征。
(2)次级社会利益相关者,通过社会活动与企业形成间接关系,如政府、社会组织、竞争对手等。
(3)主要非社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直接影响,但不作用于特定人群,如自然环境。
(4)二级非社会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没有直接接触,不针对特定人群行动,如环境压力群体、动物利益群体等。
米切尔评分法
米切尔评分法是由美国学者米切尔和伍德于1997年提出的。它结合了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和分类。首先,认为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三个属性之一:合法性、权利性和紧迫性。根据这三个方面的得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根据得分分为三种类型:(1)具有合法性、权力性和紧迫性的确定性利益相关者。他是企业首要关注和密切接触的对象,包括股东、员工和客户。
(2)预期的利益相关者,由于三个属性中的任何两个。它也有合法性和权利,比如投资人、员工、政府部门;具有合法性和紧迫性的群体,如媒体和社会组织;同时具有紧迫感和力量,但没有合法性的群体,如一些政治和宗教极端分子和激进的社会分子,往往通过一些暴力手段达到目的。
(3)潜在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只有三个属性中的一个。
米切尔二分法可以用来判断和界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操作起来相对简单,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大进步。国内一些学者也从其他属性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界定和划分。
万建华(1998)和李新河(2001)从合作和威胁两个方面将利益相关者分为支持性利益相关者、混合型利益相关者、无支持性利益相关者和边缘性利益相关者。陈洪辉(2003)从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三个方面将利用利益相关者分为三类:核心利益相关者、休眠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