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支付打车费用(滴滴打车操作步骤)10:35差评。
最近,史超用小程序搜索滴滴打车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新版本,叫“滴滴老版”。
起初,史超认为这是一个钓鱼网站,但点击后,它让我大吃一惊。
小程序很干净,只有三个选项:定位、一键叫车、电话叫车。
仔细看,字体好像比平时的版本大很多。
方便截图显示空的白色部分被切掉▼
按键叫车,然后点击你平时去的地方,就可以完成行程确认并呼叫司机。
叫出租车就是直接拨打滴滴老人的出租车热线,平台客服会叫出租车,让师傅来我家。(目前小规模试点,只有60岁以上的用户才能使用。).
与滴滴打车原有界面相比,这个小程序虽然简单,但操作起来轻松愉快,不需要打开输入法就能顺利完成打车。
说起这个,你应该看到了,这个“老版本”关心的是不会用普通版滴滴的老人。
如果史超不说,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对于很多刚在用过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功能复杂的应用就像益智游戏一样复杂。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便利。如今,年轻人是科技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只要我们能上网,有电脑和手机,我们就能随时随地点餐、旅游、看新闻、玩游戏、工作。。。
但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一个无形的鸿沟,把年轻人的科技生活和老年人的科技生活隔开了。
换句话说,社会在科技和智能的推动下向前滚动。年轻人觉得买煎饼扫码方便,却把那些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抛在了脑后。
很多社区为了与时俱进,过上正常顺畅的生活,甚至为老人开设了智能手机培训班。
然而,即使他们学会了如何操作智能手机,老年人仍然会遇到无数的问题。
以“地铁、老人、看手机”的表情包为例。我们在传播这张火地图的时候,很少想到这张地图背后的问题:手机的字体太小,老人看不清楚。
近年来,我国“数字鸿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去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号召广大互联网企业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在此之前,手机厂商都推出了养老机、养老模式等产品来服务老年人。然而,作为手机的核心内容,app很少做到这一点。
如果这是一个类似社交网络和游戏的应用,那就忘了它吧。毕竟老年人的需求不太高。
然而,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应用,如出租车和外卖,是不同的。
比如有一次老人出门,可以单手拦出租车,不想做饭就根据酒店名片或传单上的电话号码叫外卖。
然而,由于各种生活应用的出现,路上的出租车越来越少,餐馆也不再挨家挨户发传单。这些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离开我们。
这辈子,老人该怎么办?
史超发现滴滴打车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比如它在2016年推出了“滴滴敬老版”。
之后,滴滴大概觉得滴滴版的敬老需要老人重新下载,太麻烦了,于是就有了滴滴打车App里的“关怀模式”。
只需在滴滴打车App中点击“我的-设置-关怀模式”,即可使用该功能。
这种模式下,搭便车、开车等选项都没有了,只有简单的打车功能。
我们可以帮老人设置五个常用地址,比如家、医院、公交站等等。
之后只要在出发页面点击这些常用地点,系统就会自动设置为目的地,以前的地点为出发点,制定出行计划。
如果没有在线支付软件账户,亲属可以帮助老人绑定“滴滴亲亲卡”和绑定老人账户,启用“亲友代付”功能。之后,老人可以选择选择亲友支付购车款。行程结束后,账单将通过亲友保密支付的方式直接支付。
如果老人没有滴滴账户,亲戚也可以通过“滴滴叫车”功能为老人叫车。输入老人手机号后,滴滴司机会直接联系老人确认上车地点完成行程。
除了上述功能外,最近上线的“滴滴老版”小程序还增加了电话叫车功能,进一步简化了“关怀模式”的呼叫流程。
比如“滴滴老版”小程序叫车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只需要老人将小程序的浮动窗口固定到第一位置,老人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几次点击直接叫车。
司机到达后也会及时联系老人,确定双方的位置。
小程序将实时显示行程的剩余时间。到达目的地后,老人通过微信支付完成支付,行程结束。
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越快,“数字鸿沟”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越严重,因为高科技生活正在逐渐占据我们认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差距的一边是年轻人享受的“红利”,而另一边是无数的老人不知所措,被所谓的“科技生活”压垮。
要帮助老人跨越这个鸿沟,单靠老人或其亲属的努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科技公司对此事的态度。
科技公司带来的技术创新改变了我们原本的生活习惯,年轻人自然会勇敢地拥抱这些变化。同时,科技公司也不要忘记那些不太习惯这种“新生活”的老人,就像滴滴打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