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简介(武昌起义时间)

武昌起义简介(武昌起义时间)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第一义、武汉第一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1911年8月19日)湖北武昌发生的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始。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人民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者发动了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筹备立宪”,其实质是强化皇族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只有3岁的宣彤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他的父亲载沣是摄政王。

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有9名满族人(包括的7个皇族)和4名汉族人。被称为“皇家内阁”。立宪派很失望,有几个人加入了革命党。清廷为了获得外国的支持,维护其统治,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业铁路收归国有,再出售给外国,掀起了全国性的大规模人民抵抗运动——护路运动。

清廷为了扑灭四川人民起义,派大臣段芳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在四川镇压,削弱了清军在湖北的防御力量。以文学社、共产进步党为主的革命党员,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鄂湘地区发动新的武装起义。经过革命者的努力,1911年10月10日(清宣彤三年),划时代的武昌起义成功发动。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军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夺取了中和门附近的楚王台军械所。吴被选为临时司令员。缴获步枪数万支,枪支数十支,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11年10月11日晚,一年10月12日,汉阳、汉口革命党员饥肠辘辘,收复汉阳、汉口。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李当选为总督,国号改为民国,号召各省人民起来响应。

起义的胜利逐渐导致了清朝的灭亡和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这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国的开端,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