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怎么读(唐代诗人元稹的拼音)

最近,“渣男”似乎是一个常见的词,其中包括社会学和性别研究的一些话题。这不是老王的专业范畴,就不多评论了。然而,历史上不止一个人和老王讨论过“渣男”。其实就是聊历史上名人的情感八卦,就像今天聊名人八卦一样。

袁震(zhn)这个名字在历史上著名的“渣男”队中被频繁提及。老王上大学时,只知道元稹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与白居易共同发起了文坛上的“新乐府运动”,这是对唐诗的一种创新,丰富了唐诗的风格和内容。互联网普及后,老王逐渐了解到元稹的事情。直到今天,元稹因这些事被封为“渣男”。如果你在百度上键入“元稹”这个词,你会在知乎上看到热门话题“元稹为什么叫渣男”。

百度截图百度截图

这大概是今天的人认识古人的一个明显的例子,他们的观点也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元稹还是原来的元稹,只是形象不同。因为人们更多地提到了元稹的渣男形象,老王决定看看学者们是如何认识元稹的,以及他们和网络上那些作家有什么异同。

碰巧前几天老王看了一篇关于林、梁思成建筑成就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批评人们现在只知道林银辉是否是“绿茶”(这是最近的另一个常用词,与“渣男”遥相呼应),却忽视了前人在乱世中的坚持和贡献。老王读了学者们对元稹生平、政治思想和文学创作的研究,觉得“渣男”一词不足以概括元稹。也许我们回到古籍的记载中,可以知道一个更加立体的元稹。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个接一个地说说元稹吧~

一、没落贵族家庭的天才少年

元稹是鲜卑人,姓拓跋。北魏孝文帝变法时,北魏都城迁到洛阳,元稹的祖先也迁到洛阳。北魏的改革主要是汉化,其中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比如拓跋氏的皇族姓氏改为元。元稹是北魏昭成帝的第十四代或第十五代孙子。所以,元稹是北魏皇室的后裔。因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元稹也自称是洛阳人,这是以祖籍为依据的。

元稹六祖颜渊,北周大臣。隋文帝取得北周政权后,颜渊也成为隋朝高官,并被授予兵部尚书的称号。颜渊地位显赫,所以被授予长安万年县静安坊一套房子。这所房子成了元稹家的祖屋。元稹生于大理十四年(779年)。

如此显赫的祖宗家世,对元稹用处不大。元稹的祖辈只是小官员。元稹的父亲在政治生涯中有一点成功,但他在元稹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在古代,母亲不能出去工作,家庭依靠父亲,所以一旦父亲去世,家庭就陷入困境。所以古人说“孤儿”特指父亲去世的孩子。

显赫的家世和尴尬的处境,让很多研究元稹的学者猜测,这是元稹刻苦读书,希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树的主要原因。虽然古代女性在职场上无法施展才华,但我们可以发现,在很多早期的孤儿家庭中,母亲的教育尤为关键,从而形成了“做一个好母亲”的传统。

我们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孟母(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搬了三次家,还有那个用“忠义报国”刺儿子后背的婆婆(岳飞的母亲,不是女婿叫的婆婆…).元稹的父亲早逝。显然,家庭的维系和孩子的教育都要靠元稹的母亲。郑源的母亲出生于官宦家庭,通晓书籍和礼仪,善于经营家庭。

元稹家的家庭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元稹的一些兄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的父亲去世了。再加上复杂的家庭情况,郑随元稹和元稹最小的弟弟元稹搬到凤翔,依靠家人维持生计。当今社会单身妈妈会很难,更不用说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了。元稹家穷得请不到老师教,所以郑氏一家只能教孩子做作业。

元稹像(图片来自网络)元稹形象(图片来自网络)

在唐代,主要有两个科目:明静和进士。《明经科》主要考查对儒家经典的背诵和记忆,而《金石科》则全面考察文学创作、政治理论等各种技能。进士大概相当于素质考试,录取人数很少;《明经》相当于知识考试,录取的人更多。所以《明经》比进士容易考得多。有句话说“明经三十岁,进士五十岁”,就是三十岁考明经已经很老了,五十岁进士还年轻。

郑的教育比较成功,元稹十五岁考入明经。因此,老王推测,郑家学崇尚儒学,通晓经典,有应试技巧。今天,郑可能会成为高考的名师。元稹熟悉今天诗人的身份。少年时与月经的儿子(表妹)、姐夫学诗。

元稹家族虽然没落了,但还是有一些旧贵族的尊严。比如元稹的父亲元稹本人,拿工资的时候并没有买田产,因为他家祖上的教导是希望儿孙不会因为他家的田产懈怠,没有把事情做好,所以就传为“俭贫”。学者们认为,元稹虽然像他的好朋友白居易一样,靠做官养家,但白居易对自己的官位很满意,元稹特别想在政治上有所追求,他想在中央做官以保全家族的荣誉。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