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丢勒资料简介 (德国的“达芬奇”—丟勒)

德国画家丢勒(丢勒《达芬奇》)简介

文艺复兴

说起文艺复兴,很多人经常会想到这三个名字,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对于学画的人来说,他们是意大利画坛的三大杰出人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在西欧国家迅速传播,直至16世纪达到顶峰。

德国也参与了这场文化艺术的伟大复兴,然而德国的文艺复兴发展相对较晚。15世纪,德国处于政治解体状态,社会经济低迷。黑死病无情地夺去了大量人的生命,而教会对人民的剥削却愈演愈烈。罗马教会疯狂的敛财直接导致了15世纪末宗教改革的爆发。马丁·路德从95大纲开始了宗教改革。

丢勒作品。

改革带来了许多影响,其中之一就是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本开始流入新资产阶级的口袋。德国文艺复兴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丢勒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之一。他很幸运,出生在正确的时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他后来在德国被称为“达芬奇”。

1485年,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德国处于改革的前夜。按照家族传统,父亲让丢勒在自己的作坊当学徒,学习艺术,希望把他培养成一名珠宝工人。

于是,丢勒开始学习珠宝工艺所必需的装饰艺术,临摹艺术家的人物画,还临摹了马丁·桑格格等的雕塑作品。他在绘画和艺术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丢勒自画像)

13岁时,丢勒开始画自画像,因此他也被称为自画像之父。他用银针刻出了第一张自画像,并写道:“1484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在镜子里画了自己。”19岁时,丢勒的父亲画像也显示了他成熟的素描技巧。

(丢勒作品)

丢勒的绘画能力不仅源于他的天赋,还源于他的兴趣和勤奋。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丢勒对人物结构和绘画规则非常感兴趣,所以他请求父亲允许他成为一名画家。他的父亲遵从了儿子的意愿,把他送到了纽伦堡附近画家迈克尔·瓦尔格梅特的画室。合同规定他当三年学徒。丢勒临摹老师的作品,逐渐学会了各种绘画技巧。他研究自然、人体和植物,并试图创造它们。同时,他仔细研究了色彩的调配和应用。这家工作室不仅制作油画,还为丢勒的教父、印刷商和出版商安东科·伯杰制作木刻插图。这些经历对丢勒影响很大,为他后来在木刻版画和铜版画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来谈谈丢勒的作品:

祈祷之手

人们认为丢勒有敏锐的洞察力,他捕捉动态和轮廓的努力不仅展示了生动的物体或人物,而且表达了一种情感。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因此,有人说,丢勒的画似乎总是让观者“面对人性最严酷的审视”。而《祈祷之手》正是制作的这样一幅“审视人性”的画作。

灰色的背景上,只有一双向上帝祈祷的手。双手微微合十,伸向天神生活网空。我们不知道画中这些手的主人是什么样子,但看着粗糙的纹理和凸出的肌腱,我们很容易想象这些手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劳动者的一双手。虽然它们不像女孩的手那么柔软,但却充满了奉献之美。

这幅画的独特之处在于所表达的情感体现在对比中:关节的僵硬和手势的温柔形成对比;粗糙的双手所代表的生活苦难与虔诚的祈祷形成鲜明对比;有力的手与流畅的线条形成对比。此外,通过观察,丢勒很自然地处理了画面中的阴影和高光,而不是使用大量的黑白光影来表现他双手的粗糙。相反,它注重线性,并有助于柔和的光线和阴影。这一点的表现需要画家对人体结构的仔细观察和准确定位。这也使得丢勒的台词一点也没有给人软弱的感觉,反而增加了画面的力量感。在他的指挥下,简洁优雅的线条蕴含着感人的力量,粗糙的双手传达着满满的祈祷和祝福。

妈妈。

图中的母亲与我们见过的其他画像有很大不同。提起母亲画像,大家都会想到拉斐尔在的形象,圣母温柔,而图中丢勒的母亲却枯槁枯瘦。人们第一眼看到就觉得有点害怕。

为什么丢勒不加修饰就把他妈妈画成这样?这幅画是在丢勒母亲去世前两个月创作的。她一生体弱多病,晚年患上了黑死病和其他疾病。丢勒创作了这幅对母亲充满深情的画,他用简单的炭棒准确地勾勒出一个年迈多病的母亲的形象。

图中的母亲正值暮年,经历了种种磨难。岁月在她脸上印下了许多印记,如颧骨凹陷、额头布满皱纹、眼窝凹陷、眼睛微微凸出、脸颊有纹、鼻梁长、嘴唇薄闭。画家没有美化这些痕迹,而是一个一个地展示出来。不仅在她的脸上,丢勒直接画出了她母亲脖子下隐藏的骨骼和经络。这些细节显示她的骨头很骨感。所有这些细节都是艺术家真挚的情感。丢勒的炭笔素描的特点是粗糙和简单。他并没有给老人的脸上增加更多的阴影,只是在他的脖子上增加了一个沉重的阴影,使他的脸和他母亲的眼睛更加突出,让观者一眼就能捕捉到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丢勒的《母亲画像》以木炭为媒介,用简单而有节奏的线条勾勒出母亲的苍老与沧桑之情。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重温了这部作品,并深刻分析了其中蕴含的美的辩证法:为什么一个老妇人会通过绘画技巧揭示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丢勒犀牛)

丢勒的一生不仅在绘画和雕塑上有所成就,而且拥有像达芬奇一样的科学头脑。他学习数学和透视学很深,写了很多笔记和著作。他还研究建筑,发明了建筑系统。

丢勒还是一位艺术理论家,写过《绘画入门》和《人体解剖学原理》。他使德国艺术摆脱了哥特艺术的影响和束缚,走向了以人文主义为指导的现实主义艺术道路。

他一生从未停歇,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将德国人文主义的复兴推向了高潮。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