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是什么意思(女子的“三从四德”到底是指)

三从四德是什么意思(女子的“三从四德”到底是指)“三从四德”是什么意思(女人的“三从四德”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古代,“三从四德”是指封建社会女性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其实“三从四德”类似于“三纲五常”,都是枝叶,统称为“三纲五常”。其实“五常”是对“三纲”即“仁、义、礼、智、信”的多角度阐述。

“三从四德”也是如此。“三从”是主干,“四德”是分支。

“三从”是行为标准,出自《礼丧子传》:“女子有三从之意,但无特殊之道。因此,我没有嫁给我的父亲,但我嫁给了我的丈夫,我的丈夫去世了。”也就是“从父,从夫,从子”,其实这也是封建社会的人性,即使在今天,我们也是自由文明的,这也是女性最受欢迎的选择。

你需要开放,年轻,叛逆。在家住的时候,不听父母的话。结婚的时候总是想着出轨,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这是什么?

所以,虽然“三从”听起来不友好,被自由主义者设定为封建残余,但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只要我们整体的社会伦理关系不发生大的变化,这种理解是没有错的。只不过今天的说辞已经不合适了。我们现代社会的男女关系已经不能用“从”来表达了。即使“从”也是“从心”——但我们的“心”不就是长期社会意识形态下培养出来的个人理解吗?

听父母的话是经济原因,和老公住在一起是感情原因,照顾孩子是自然原因。其实并不违背人伦和良心。为什么现在要拆?

“四德”出自《李周天关就书》:“九书持女学之法,以九教之:女德、女言、女容、女功。”

这是教女人如何做一个好女人的四门课。“女性道德”,品德。“女人说话”,练习修辞。“女子容”,仪容整洁。“妇女工作”,参与劳动。

其实说起来也不复杂,无非是人品好,会说话,长得漂亮,会持家。

我想问,21世纪,有这样优势的女生有吸引力吗?

不是一样吗?每个人都喜欢妖媚、爱酒吧、爱玩的女生,但又有多少人真的想当备胎呢?有多少人有意识地把“玩”和“娶”分开,也就是把“玩女朋友”和“找老婆”分开?

不改变男人和社会对女性行为的是非观,怎么能说“三从四德”过时了呢?

再次,听父母的话,听丈夫的话(不是对与错),对孩子好(三顺从),性格好,会说话,长得漂亮,会持家(四德),性格和行为完全相反的女孩。你会选择谁?

不言而喻。

话虽如此,我们一定要有朋友来声讨,男人没必要看女人活成什么样子。

这当然是真的。每个生命都是自由平等的个体。活着是你的自由,但男人和社会的喜好不会因为你的不小心选择而改变——美丑、高尚的道德和品行不端,而这些判断都是基于社会习俗。

你有你的自由,我也有我的自由。

女人有自己生活的自由,男人也应该有选择自己喜欢的女人类型的自由。

另一方面,也是一样。为什么现在小鲜肉成了社会主流?难道不是因为女性的选择逐渐占据了社会习俗的大头吗?

女权主义者必须清楚。

平等不便宜——不是平等,是打着平等口号的性别霸凌。

世界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我个人感觉中国大城市女性地位普遍高于男性。至于就业歧视等等,都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使在民国,中国妇女的地位也是领先的。当然,我们不能排除封锁落后环境的情况,但难道我们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没有同等的进步吗?

这个“三从四德”我们以后再说。

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不一定都是糟粕,尤其是在发明之初。其实这些所谓的遗产,大部分都是宋代理学和明清封建残余的玄学和加重。

就像“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一句人人皆胜的反动言论。其实班昭说这话的时候根本不是故意的。

班昭在《女诫》中说的是:“女子之德,不必与人有别”。她的意思是,她不一定要有特殊才能,但只要“清闲恬静,守节整洁,自惭形秽,动武演戏有纪律”,她就有德行。

是明朝的陈继儒证伪了这句话,变成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在新时代,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超越了男性,于是“新三从四德”诞生了:

女朋友出门要跟着,服从她们的命令,盲目跟风。

女朋友要等化妆,心甘情愿花钱,忍气吞声,记生日。

其实挺有意思的。

既然新版是笑话,我们就不上线了(男人一直被认为是强势的一方,所以自然打不出像女拳那样的态度,就像在交通事故中,吃亏的永远是有大车的一方),这样我们就可以彻底摆脱盲目的“服从”,重新认识。

其实真的不是封建流毒,这些道德规范在没有后世臭文人曲解的情况下,依然被大众认可和喜欢。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