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保六稳的内容是什么(“六稳”“六保”是什么)

文章目录[隐藏]

  • 什么是“六稳”“六保”?

六保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是“六保”“六保”)

什么是“六稳”“六保”?

“六稳”是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2018年7月,中央首次提出“六稳”。当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变化明显,经济运行平稳变化,稳中有忧。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明确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把“六稳”作为实现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基本要求。在“六稳”努力下,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六保”是:保障居民就业、保障基本民生、保障市场主体、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基层运行。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了中国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第一,经济增长不稳定。生产、消费、交换等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滞,导致投资、消费、进出口快速下降,经济负增长。

第二,经济实体陷入危机。疫情冲击下,企业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和家庭收入下降,陷入现金流危机,时间长了可能会破产。政府收入的下降和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了债务的积累和赤字的增加。

三是金融风险加大。疫情的不确定性对金融市场投资者造成严重干扰,导致预期不稳定、资产价格波动上升、金融市场动荡。但在疫情冲击下,企业和居民的收入下降甚至破产也会传导到金融机构,导致金融机构资产流失,进一步威胁金融稳定。

第四,内外经济失衡。疫情影响对进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均呈现负增长。疫情还会影响资本收支平衡,引起汇率波动。此外,世界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负增长、负利率、负油价、负收入,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外部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风险。

有鉴于此,中央及时作出新部署,在扎实做好“六保”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新任务,形成了“六保加六保”工作框架。

在5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把“六保”作为稳定经济基本形势“六稳”工作的重点。

“听起来‘包’是一个相对负面的说法,但事实并非如此。‘六保’针对当前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是直面和克服困难挑战的积极举措。”李克强说:“我们有责任。当我们说这六个‘保证’时,意味着我们应该承担责任,有效地‘保证’这些事情。这个任务很实在,负担很重。”

总理强调

面对今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要及时跟踪分析形势变化,加强宏观调控,聚焦“六稳”“六保”。

“如果‘保’命,就能稳住自己的位置,也能‘稳’住经济基本面。”李克强说。

当天,会议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扎实做好“六保”工作,落实好保障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基层运行的“六保”任务。

李克强说,在“六保”中,提出要保障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把“保障就业”作为宏观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保障居民就业”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基本民生”。

“我们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守好民生之本,才能稳定人心。”总理说:“另一方面,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只有基本民生得到维护,才能有消费和市场,市场主体才能健康发展。”

而“保护市场主体”直接关系到保障就业和基本民生。“当前,保就业、保基本民生,首先要保护市场主体,更多依靠改革方式,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李克强说。

他强调,不确定性增加越多,“担保”的意义就越大。“一定要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重点和支撑,保住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有收入就刺激消费,扩大市场需求。守住‘保’的底线,稳定经济基本面,才能赢得时间,为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实现稳步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李克强指出,实现“六保”“六稳”,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货币、社会保障、就业等政策合力,围绕“六保”“六稳”实施更加精准的调控。

“一方面,要‘扩大’对贫困人口、低保对象和失业人员的扶持保障政策范围,加大对基本民生的保障力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大规模减税降费,让企业能够生存下去,通过保护市场主体来保障就业和基本民生,进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总理说。

李克强明确要求,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着力完善打基础、利长远的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各方合作共赢,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发展,必须不断推进和扩大改革开放。”李克强说,“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和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基础。”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