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地图(达汗帝国全盛时期)

文章目录[隐藏]

  • 唐朝疆域有多大?
  • 唐朝疆域大还是阿拉伯帝国疆域大
  • 唐朝疆域有多大?
  • 唐朝最大的疆域
  • 比蒙古帝国的一个亚国家忽必烈(元)的疆域宽的是哪一个?
  • 为什么中国唐朝疆域越来越小?
  • 唐朝的疆域有多大

  

唐朝疆域有多大?

  唐朝全盛时,领土东至日本海,西北 到达里海,北部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至越南及西沙群岛,面积大约有一千六 百万平方公里。

  唐(唐高宗时期)的面积:1251.19万平方公里

  唐(唐玄宗时期)的面积:889.59万平方公里

  

唐朝疆域大还是阿拉伯帝国疆域大

  鼎盛时期是阿拉伯帝国面积比唐帝国面积大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总面积达1251万平方公里。 鼎盛时期领土达到1339万平方公里。是人类历史上领土东西跨度最长的帝国,仅次于蒙古帝国。

  

唐朝疆域有多大?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全境最大总面积约2400万平方公里,最西到达今哈萨克斯坦的咸海地区,最北到达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安加拉河,排除吐蕃(西藏部分)与大理南诏国(云南部分)。

  

唐朝最大的疆域

    公元618年,腐朽的隋朝为唐所灭。唐朝统治中国近300年之久,其版图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广大的时代。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总结前代统治阶级的经验,适时地调整了统治政策,采取为政清廉,轻徭薄赋,选用贤才,加强中央集权,团结各族人民,发展社会生产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使国家很快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在后来的武则天和唐玄宗执政期间,又继续奖励农耕,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使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不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开元盛世”,唐王朝除了政治修明,注重发展经济之外,都十分重视国防建设。特别是唐朝初年,为了抵御外患,李世民提出:“中国虽安,忘战必倾;教育之法,信不可忽”。他登上皇帝宝座不到20天,突厥颉利可汗便率10万大军兵逼长安。唐太宗临危不惊,仅带6骑先行至渭水便桥,隔岸谴责颉利背盟入犯。唐大军随后开到,兵力虽相对居于劣势,但旌甲蔽野,阵容森严。颉利望而生畏,不敢决战,再次结盟退兵。自此以后,唐太宗砥志砺节,发奋强兵,“每日引数百人于殿前教射”,亲自主持考核,并注意发挥各兵种的不同特点,“番马汉驽,各任其势”,很快将诸卫府兵训练成了精锐。公元629年,唐太宗派李靖、李绩率大军分道出讨突厥。次年生俘颉利可汗,解除了北方的威胁。

  公元630年,唐军大破东突厥后,对数十万突厥降民采取保全其部落,顺应其风俗,教之以礼仪,并全部安置在河套一带游牧戍边。后来,西突厥的贵族主动接受唐的册封,承认唐朝中央政权的领导。公元640年,唐朝为了加强对西突厥地区的管理,在高昌(后来移至龟兹)设立安西都护府,负责管理天山以南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辽阔地区。公元702年,唐朝为巩固西北边疆,又在庭州设立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

  安西、北庭都护府,是唐朝设在西域地区的两个最高统治机构,统率几万边防军,保卫着我国的西北边疆的安全。尤其是安西都护府,掌管着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重兵,对巩固西北边防和维护中国通往西亚的陆路交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居住在色楞格河一带,过着游牧生活,他们性格剽悍,擅长骑射。唐王朝在攻灭东突厥后,回纥逐渐向南发展,同唐朝的接触密切起来。公元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了回纥各部,控制着东自黑龙江上游,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唐对回纥采取团结和睦的政策,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从而使辽阔的北部边疆统一到了祖国的版图之内。

  公元7世纪初,西南边境的吐蕃(今西藏自治区)国王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松赞干布仰慕大唐威望,多次遣使向唐朝送礼求婚。唐太宗便将文成公主允嫁松赞干布,谱写了一曲不朽的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促进了藏、汉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联系与交流。公元710年,唐中宗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赞普赤德祖赞。赤德祖赞在上唐中宗的表文里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东”。这就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关系。

  我国东北边疆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很早就居住着今天的满、赫哲、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和汉族人民共同开发了这块土地。公元698年,大祚荣统一各部落,建立政权。公元713年,唐太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这个政权就以渤海为号。公元722号,唐朝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伯力设立勃利州,726年又在黑龙江流域设黑水都督府。此外,在乌苏里江流域和滨海地区还设有忽汗州、率兵府等机构。

  现在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在唐朝初年称作“六诏”,六诏里最南面的叫南诏。南诏最早附唐朝,并接受唐王朝的领导。公元738年,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并允许它合并其他五诏。促进了云南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巩固了唐朝对西南边陲的统治。

  唐时,南海诸岛已正式纳人我国疆域,属崖州都督府管辖。同时,台湾岛和大陆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参见《国防历史》(上),王中兴、刘立勤编著,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比蒙古帝国的一个亚国家忽必烈(元)的疆域宽的是哪一个?

  大唐帝国的疆域比忽必烈汗国大,蒙古帝国比大唐帝国的疆域大

  

为什么中国唐朝疆域越来越小?

  唐朝在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达到最大,这一年建立波斯都督府,疆域西到波斯东部,东到韩国西部(百济),南岛越南(安南都护府),北到贝加尔湖(安北都护府)。之后突厥连续几次叛乱,最终因武则天朝忙于内斗,光宅年间安北都护府脱离唐朝版图,后突厥汗国建立,唐帝国疆域缩小。在开元年间,唐朝东北的渤海归顺,建立渤海都督府,唐朝的疆域扩展到如今的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外兴安岭一带。(高宗年间唐朝疆域不包括东北地区)在天宝末年,哥舒翰大举进攻吐蕃,发动陇右战役,唐朝疆域扩展到了青海湖西,黄河源头。

  以上是安史之乱前唐朝版图的变动情况。

  安史之乱,哥舒翰灵宝之战大败,长安陷落。为收复长安,不得不调动陇右、朔方边防军。这造成了陇右空虚,吐蕃乘虚而入,于代宗初年攻陷陇右、河西十一州(今甘肃一带),并入大震关,攻破长安。此后的“清水会盟”,将唐朝的疆域西界收缩到了原州、泾州、陇州、凤翔(宝鸡)一线。在不久之后的唐宪宗时代,孤悬于外的安西在坚守五十年后陷落。

  至于西南方向,天宝末年南诏独立,鲜于仲通征伐南诏屡屡失败,唐朝从此失去了云南。到了安史之乱后,南诏坐大,在唐僖宗时期为祸甚烈,甚至一度攻陷成都外城,并几次攻陷安南都护,间接造成了后者脱离唐朝版图。南诏,让唐朝西南陷入了烽火连绵之中,拖垮了唐朝那时本就不多的国力。甚至有一种说法:唐朝之亡,实亡于南诏。

  河西十一州曾经在唐宣宗时期被张义潮短暂收复,但最终还是沦陷了。

  不知道够详细不?

  

唐朝的疆域有多大

  但是这并不是说唐朝的疆域有这样大,因为它从来没有同时达到这样的范围,而且达到最远点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例如,唐朝控制咸海以东是在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后,但到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就撤到了葱岭,实际只维持了三年时间。而那时还没有灭高句丽,东部的边界仍在辽河一线。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唐朝又扩展到葱岭以西,但东部的安东都护府已退至辽西。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一仗败于大食(阿拉伯帝国),唐朝的疆域又退至葱岭一线。北方自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灭薛延陀,唐朝的疆域达到贝加尔湖以北,到仪凤四年(公元679年)突厥再起,又撤至阴山以南,也只维持了32年。所以尽管开元、天宝年间是唐朝的黄金时期,但它的疆域的极盛阶段已经成为过去,六都护府的控制力大为削弱,范围也大大缩小,有的已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