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矮寨桥(矮寨桥树立文化旅游新高度)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的群山中,有一座罕见的吊桥,凌空飞越大峡谷。每当薄雾升起,绯红色的大桥就在虚无缥缈的云层中若隐若现,像一座彩虹“天桥”在云层上,令人叹为观止。
这座非凡的桥就是矮寨桥,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推荐为“世界十大新地标”,成为美丽湘西走向世界的又一张“新名片”。
周蓉摄德夯大峡谷矮寨桥
矮寨大桥横跨又宽又深的德杭大峡谷,是湖南省包茂国家高速公路特大型钢桁梁悬索桥,全长1146米,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说起建桥的前因后果,还得回到湘西那段曲折艰辛的交通史。
在很多人心目中,湘西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但长期以来交通状况封闭落后。
《湖南省交通志》记载:“湘西武陵山、雪峰山呈曲背形,前山万壑,峰峦险峻崎岖,土路狭窄,溪水蜿蜒,爬山艰难……”
湘西旅游的难点在于寨子。史书记载:“矮寨坡,山连山,十弯三弯,皆是鬼门关。”
1936年9月,湘西第一条公路湘川公路建成通车。湘川公路中段贯穿湘西全境,路面盘旋、俯仰于山间。其惊险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其中一段被称为“矮寨公路奇观”,它建在440米的陡峭悬崖上,有13个6公里长的弯道,像一个陡峭的梯子。据史料记载,在这条路的修建过程中,有200多人丧生。
湘西北有巴蜀,西有云贵,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矮寨大桥通车前,从长沙到重庆、成都等西南地区都要经过这一段盘山路。随着车流量越来越大,矮寨盘山公路经常堵车,有时一堵就是大半天。
矮寨公路奇观米进军摄
新世纪以来,为加强与重庆等西部省市的联系,改变湘西落后的交通状况,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矮寨修建一座横跨德杭大峡谷的悬索桥。
2012年,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从此,从长沙到重庆的车程从16个小时减少到8个小时。该桥不仅连接了湖南和重庆,还连接了中西部地区,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当年建设中,矮寨大桥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大桥两塔间跨度1176米,跨越峡谷跨度世界第一;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采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钢筋。首次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
“轨索滑移法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桥梁技术领域两项具有‘中国首创’意义的原始创新成果之一。”原交通部总工程师冯茂润说。
一桥飞架南北,护城河成通途。如今的矮寨桥已成为矮寨景区,不仅彻底改变了湘西乃至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也改变了湘西的旅游格局。
苗寨千年民俗文化,祭祀仪式,唐虎摄
湘西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凤凰古城、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世界闻名,里耶、芙蓉镇、蒲石、边城茶洞等历史文化名镇闻名全国,每年吸引数千万国内外游客领略湘西山水人文。近代以来,湘西在沈从文、黄永玉等人的笔下变得热闹芬芳,神秘的湘西文化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矮寨大桥建成通车后,吉首市探索推广“交通+旅游+扶贫”模式,以矮寨大桥为核心,打造“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千年峡谷风光”的旅游景区。
矮子村景区风光旖旎,独特的景观和人文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整个矮寨大峡谷连接鲁东山区和花垣金龙大峡谷,西接凤凰长潭岗景区,北接永顺猛洞河漂流龙山八面山景区。
德夯在苗语中的意思是“美丽的大峡谷”。据古籍记载,武陵山区“鸟不飞,兽不敢来”。在德夯大峡谷,苗族先民铺平了道路,开辟了几十个村落,世代繁衍,形成了独特的苗族文化。
勤劳、善歌善舞的苗族同胞,会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邀请亲朋好友,蜂拥至矮寨,载歌载舞,欢度佳节,十分热闹。
杨之光摄,热闹的苗寨“百狮会”
每年春节,德杭大峡谷的德杭苗寨都会举行盛大的“百狮会”,附近几十个苗寨都会派出舞狮队参加。
“百狮会”的高潮是狮子爬桌子。几十张高桌子叠放七层,最上面的桌子四条腿朝上。“狮子”踩在最上面的桌子上,表演抖毛、抓挠、跳跃、膜拜等动作。
与百狮会一起,苗鼓以其轻快的旋律、整齐的动作和巨大的感染力而闻名。自2013年以来,吉首鼓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了8届。
3月15日,在安矮寨奇观旅游区计都苗寨天台,第六代“苗鼓王”杨鑫挥舞着鼓棒向游客展示精彩的苗鼓。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鼓舞’,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生活!”杨欣说,现在她有2000多个“徒弟”。
鸟瞰天空空彭彪摄苗寨
矮寨桥景区串联张家界的凤凰古城、里耶、芙蓉镇、武陵源,引领“张家界-芙蓉镇-矮寨”、“凤凰-矮寨-十八洞村-边城”等优秀旅游线路。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游客因为距离远,车程长,被限制在张家界的武陵源、凤凰古城等地。如今,游客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这些传统景点,神奇的寨子也让他们流连忘返。“去湘西,游凤凰,看大桥”成为湘西旅游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