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惠州概况
惠州市,简称鹅城,是广东省辖市之一。地处珠江三角洲东部,东江中下游,濒临南海,与香港隔海相望。自古就有“岭南名县”、“粤东门户”之称。惠州市北邻九连山,南临南海。是粤东平行岭谷的西南段,地形复杂。地势北高东低,中低西低,中间低山、丘陵、梯田、平原相间。惠州东接汕尾,西南接深圳,西接东莞、广州,北接韶关、河源,市政府设在惠城区江北。面积1.16万平方公里,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拥有大亚湾、仲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惠州也是海洋大市,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281.4公里,海湾岛屿众多。徽州诞生了著名的历史人物或革命先辈,如明代军事家叶梦熊、北朝一代名将叶挺、国民党元老廖、工运党创始人邓等。2019年末,惠州户籍人口389.74万人,常住人口488万人,GDP 4177亿元。
二。徽州历史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国占领岭南后,在今天的徽州设立罗敷县(后改名博罗县),隶属南海县。县治在今惠东县梁化屯(惠州市以东约20公里),从此梁华成为粤东的政治经济中心。503年(田亮督二年),设立梁化县(县治梁华屯),博罗县、新乐县隶属梁化县,588年(二年),新乐县改名桂山县(后为惠阳县)。
59年(隋九年),梁化县废,会城设周迅。古城梁华逐渐被遗弃了。目前只剩下一块农田了。遗憾的是,这座拥有800年历史的岭南名城就这样消失在历史中,很少有人能知道梁华古城过去的繁荣。在隋朝,周迅曾被称为龙川县,相磊县和海丰县。917年改名周振,1020年(宋天锡四年)改名徽州。从此,历史上出现了徽州。179年(元至元十六年)改为徽州道,明清为徽州府。1996年(明弘治九年),设立龙门县,划归广州府。1912年(民国元年),桂山县改名惠阳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市及其下属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了多次调整。1956年,惠阳特区成立。1958年,惠阳县分为惠州市(县级)和县东部的惠东县。1959年惠阳特区撤销,惠阳、博罗、龙门三县划归佛山特区。1963年恢复惠阳特区,惠阳、博罗、龙门划归惠阳特区。1964年惠阳县设惠州市(县级),1965年恢复惠东县。1988年取消惠阳建制,设立惠州、东莞、汕尾、河源四个地级市。惠州下辖惠城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1994年惠阳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撤市设区。
三。惠州经济概述
2019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4177.41亿元,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69.12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1802.79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为4.9:51.9:43.2。
惠州地方预算收入400.86亿元,增长2.0%,地方预算支出614.92亿元,增长13.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09家,净增规模以上企业450家;高新技术企业1322家,净增217家;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