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古代都是如此的。而茶道中的茶具又是喝茶的一个重要的道具,那么对于茶具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你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茶具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如何选择合适的茶具
1.茶壶
(l)茶壶的功能要求
茶壶是否合适,取决于放茶、泡茶、分茶(倒茶)、清洗、摆放等的方便程度,以及茶叶是否滴水。首先,从整体上看,一个壶嘴、壶嘴和手柄的顶部应该是“三级”,或者说虽然突破了“三级”,但还是稳定的,只是顶部略高;其次,对于侧柄锅,提锅柄时重心垂线形成的角度应小于45℃,便于把握重心;第三,水流顺畅不漏水,壶嘴可以断水,没有残留的水沿着水壶外壁滴落。其次,仔细检查,有以下标准。
①壶口:为了方便放置茶叶和捏茶渣,壶口的直径不宜小于3.5厘米,即可以伸近手指。如果是嵌入式壶嘴,堰环不能在壶嘴内侧形成凸起的环,否则不利于排渣和冲壶。为了增加壶嘴和壶嘴之间的高度差,并且为了避免倒茶时水首先从壶嘴流出,可以将壶嘴侧的壶嘴抬高,并且可以制作挡水板。
②水孔:茶壶有三种水孔:单孔、网孔、蜂窝孔。一般小锅都是单孔,容易被泡过的叶子底部堵住,使得“流”的出口不通畅,尤其是喇叭状的小孔。泡茶时经常用茶针来清,所以它的“流”是直的。网孔可以直接做,也可以在单孔上加一个金属网,避免“流”堵塞进叶底,但单个叶底还是容易粘,造成水流不畅。最好的水孔是蜂窝,也就是说,水孔做成半球形,凸出到壶体内,凸面上布满蜂窝孔,即使粘上一片树叶,也只是盖住了一部分孔,而且由于凸面的原因,很快就会滑下去,很难堵住,但是很难做成。
③壶嘴:要求出水通畅,流量适中,注水符合,特别是“断水”要好,即倒茶后壶嘴内的水会立即回落,不会沿着“流”的外壁从杯中滴出。“断水”的作用与壶盖是否密封有关,购买时应注水试用。
④锅柄:锅柄作为锅的握持部位,重心至关重要。装满水的茶壶用手腕握住,如果位置不对,倒茶前茶已经洒了。如上所述,侧提锅的“三级”原则要牢牢记住。从手柄的形状来看,梁的高度和宽度必须增加,以便于掀盖、放茶和去渣,但倒茶时比较笨拙,可以改用活动手柄,扬长避短。一般用侧提壶泡茶,操作方便,姿势优雅。
⑤壶形:壶形种类繁多,同类壶的大小、高径比、装饰图案千变万化。壶的形状直接影响泡茶的动态美感,方便实用的壶得心应手,给泡茶技巧增添了美感。泡茶之前,可以专门用来欣赏器皿一段时间。举个例子,在没有我的情况下举行茶会,首先饮茶的人会互相观察对方的茶具。从每个人准备的茶具风格,可以想象他的文化水平,个人修养,茶艺造诣等等。所以在选择壶型时,要摒弃华而不实的装饰,以简取胜。比如为了保持其独特的色泽,除了控制水温外,还要选择口大(有的和锅体直径一样大)、壁薄(易传热,与质地有关)的平腹锅,利用其散热快,使茶汁明亮清澈;如果冲泡乌龙茶,应选择口小、壁厚或细孔较多、高度和直径相近的那种,盖上保温好的盖子,使茶汤香气诱人,回味无穷。
以上五点仅指茶壶的一般功能要求。至于从欣赏的角度谈茶壶的造型,各人有各人的可取之处,至今尚无定论。紫砂壶的一般鉴赏,要从风韵、造型、色彩、情趣、文心、适用性等方面来评价。在实用方便的基础上,锅形要自然、顺滑、沉稳,避免矫情、做作。古人试图将壶与美女相提并论,推崇布与美女,而不掩盖国色。这是一个不能用多种颜色装饰的好锅,最高的追求是自然。
(2)锅的翻新
我讲过这么复杂的选锅要求,一般读者会怕困难。的确,历代的制壶大师屈指可数,那些流传至今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一个锅值几千块钱,消费水平不一般的可以染指。特别是在现代工厂化生产的条件下,市场上的卖家大多是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当然不是艺术品,满足这样的要求显然要求很高。其实在选择基本符合前述条件的新锅时,可以翻新成为一个理想的分享锅,亲自参与其中会是一种特别的乐趣。
修整工具为细圆棒形金刚石锉,辅料为金刚砂、肥皂和水。翻新时,将少量水倒入碳化硅中,在盖子边缘放一些肥皂,然后将湿碳化硅放在喷口上。将按钮倒置,另一只手握住朝上的底部,双手反方向反复旋转,使盖子轻轻摩擦喷口,直到密封牢固。如果毛孔过小或者有颗粒堵塞,用锉刀慢慢锉。
检查改造是否完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测试断水放水的灵敏度,即按住喷水孔的喷口不出水,喷水孔立即出水;二是测试水壶的密封性能。当装满水的水壶被壶嘴压住时,盖子不会掉下来,但是当壶嘴松开时,盖子就会掉下来。一般用前一种方法检测,以免摔盖。翻新后的新锅在泡茶前必须去除异味,旧茶叶吸收异味后可以放入锅内重复使用。
2.茶叶船
除了防止茶壶烫伤桌面和将冲泡的水溅到桌面上之外,茶舟有时还被用作“湿壶”和“浇壶”的储水器,用于观察叶子的底部,用于盛放茶渣和漂洗壶水,以及增强美观。选择时注意以下几点。
(1)形状:碗状优于盘状,三明治优于碗状。这是因为碟形的茶舟装不下废水,而碗形的茶舟却能装下,只是壶的下部浸在水中,久而久之会使茶壶的上部和下部有不同的颜色。带夹层的茶船不仅可以在下层储存废水,还可以在上层实现茶船的各种功能,非常有利于操作和日常养壶。
(2)尺寸:茶舟的周长应大于壶体最宽处。如果是带夹层的碗形茶舟,其水容至少应为茶壶的两倍,但不宜过大,应与茶壶相协调。
(3)造型与色彩:茶舟的造型、色彩、风格应与茶壶一致,达到和谐的效果。
3.茶壶
除了有均衡茶汤浓度的功能外,最好还有滤渣的功能。
(l)形状和颜色:杯子和锅一起用,最好选择和锅呼应的杯子。有时候虽然可以用不同的形状和颜色,但是要把握整体的协调感。如果用壶代替杯子,要用两个壶,一大一小,一高一低,来区分主次。
(2)容量:杯子的容量一般与壶的容量相同,有时可以扩大到壶的1.5 ~ 2.0倍。客人多的时候可以冲泡两三次,然后混合为一杯茶饮料。
(3)滤渣:在杯子的水孔外盖上高密度金属滤网,滤出茶汤中的茶叶细粉。
(4)断水:杯子是分茶分汤的器具,其断水性能直接影响分茶分汤时动作的优雅。泼水是极其不礼貌的。
所以要特别注意选择,因为杯子不一定要有盖子,断水完全取决于嘴的形状。目测比较困难,最好注水试试。
4.茶杯
茶杯的作用是喝茶,要求拿着不烫,便于啜饮。杯子的形状丰富多样,但其实感觉不一样。以下是一些选择的一般标准。
(l)杯口:杯口需要平整,可以在平板上上下颠倒,两个手指按住杯底左右旋转。如果敲击声,杯口会不平,否则会扁。一般翻转杯比直杯和闭口杯更容易拿,也不容易烫伤手。
(2)杯体:茶汤可以不看杯子就喝,直杯可以喝,闭杯可以根据喜好喝。
(3)杯底:选择方法与杯口相同,要求平整度。
(4)大小:配茶壶。小锅配有一个小杯子,容量为20 ~ 50毫升。不适合太小或者太大。杯体深度不应小于2.5厘米,以便握持;大茶壶配有容量为100 ~ 150 ml的大杯,具有饮用和解渴双重功能。
(5)颜色:杯子外侧要和锅的颜色一致,内侧的颜色对汤的颜色影响很大。为了观看茶汤的真实颜色,应该选择白色的内壁。有时候,为了增加视觉效果,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颜色。比如青瓷有助于绿茶汤“黄中带绿”的效果,牙白瓷可以使橘黄色的茶汤更加细腻柔和,紫砂黑釉不易观看汤的颜色和亮度,但可以使茶汤在饮用时显得更加醇厚。
(6)杯数:一般杯子配偶数。买成套茶具的时候,可以先把壶里倒满水,然后把杯子一个一个倒,看是否搭配。当用来泡茶时,茶叶会占壶体积的20% ~ 30%。倒茶的时候,那杯茶汤七八分钟就能倒满。一壶一杯,你要独坐,感受生活;一壶三杯,一两好友应谈茶夜;一壶五杯,适合亲朋好友聚会、喝茶放松;人多的话,不如用几壶或者干脆泡一大桶茶,也是过瘾。买的时候最好买几个备用的杯子,杯子坏了可以换。
5.杯架
杯架是承载和种植茶杯的装置。虽然是小事,但也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唐鉴中年时,蜀宁的女儿怕喝茶烫到手指,便命丫鬟用小盘托着杯子,盘心用蜡做成一个小环,正好嵌在杯底。她拿着的时候,杯子不会抖掉,也不会烫着。后来她请人按样做漆器。崔宁看到的时候,很开心。他的名字叫“陀”,从此流传开来,一直沿用至今。因此,对杯架的要求必须是易于拿取、牢固且不粘杯。
(1)高度:支撑边离桌面的高度至少为1.5厘米,这样杯架就可以轻轻提起。如果是平板的话,拿起来极其不方便,只能作为坐垫,以免烫伤桌面。所以即使是碟杯架也要有一定的高度。
(2)稳定性:杯架中心应为凹圆,大小刚好与杯底圈脚一致。特别是由金属等光滑材料制成的杯架,往往会在中心做成环形,以充分嵌入杯子。
(3)平整度:托边和托底都要平整,可用测试杯口的方法进行测试。
(4)防粘:喝茶时,除了盖碗常与支撑端连接外,一般只用杯子喝。如果杯底有水或者杯底温度升高,杯与杯之间的间隙就会减压,导致杯与杯之间的粘连,杯端时杯子会被提起,然后会掉下来发出响声或破裂,所以茶盘不要太光滑。分发茶叶时不要往苗圃里滴水。拿杯子的时候,可以一只手握住托边,另一只手拿,也可以避免遗漏。
6.覆盖
盖子的作用是保持盖子的清洁,防止水滴在桌子上,所以盖子应该有集水的功能。支撑盖为圆柱体,只能支撑盖的中部。所以盖子也要设计成可以集水的,这样盖子上的水就可以集中在中央,然后滴入缸内蓄积。高度要略高于杯子的高度,或者可以换成直杯;垫式盖可用于各种盘子或茶盘。
(1)形状:盖子可以用来放置壶盖、杯盖或壶盖,以防止这些盖子的水滴落在桌面上,或者触摸桌面不卫生,所以经常采用“垫式”盖子,盘面应大于上述盖子,并有收集水滴的凹槽。如果是大直径的盖子,如水房(一种储存茶水的容器),或者当“水壶”用作烧水器时,这种大面积的盖子应该以“支撑”的方式放置,靠在水房上或炉子旁边。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把它平放在封面上。这时候水方盖就不会有水滴的问题了。但会做“壶盖”来收集中间的水,壶盖要设计成支点,让壶盖底部的水滴在中心点收集,然后滴入壶盖的储水罐中。
(2)高度:过高突出的封面会使茶具景观复杂化。坐垫套的高度与杯子的高度相同,而支撑套可以稍高一些。
以上是关于茶道和茶具选择的知识,可以帮助你在选购茶具时有个参考。喜欢喝茶的朋友一定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