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上证指数的发展历程)的含义是什么
定义:上证指数是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的全称,其样本股全部为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变动情况,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1990年至20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从最初的8只股票、22只债券发展成为拥有894家上市公司、938只股票、18万亿只股票的股票市场。拥有199只政府债券、284只公司债券、25只基金和回购、权证等交易品种,初步形成大、中、小的大型蓝筹企业。
指数修正:
1.新上市。对于综合指数(上证指数和深市生活网新上证指数)和子指数(a股指数深市生活网数、b股指数和行业子指数),所有新上市的成分股证券均在上市后第11个交易日纳入指数。
2.除息。成分股有除息(分红)的地方,指数不做修正,自然下跌。
3.权利的剥夺。有成分股送股或配股的,指数应在深圳生命网成分股退市基准日之前修订。修正后市值=除息报价后的股本+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息股);
4.汇率变化。每个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对指数进行修正。
5.暂停交易。当成分股处于停牌期间,以正常的最终成交价计算指数。
6.退市。成份股退市(终止)的,指数应当在退市日前进行修订。
7.股本变动。成分股存在其他资本变动的(如增发新股上市导致流通资本增加等)),指数需在成份股资本变动前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市值=以收盘价调整的股数+修正前的市值(不含变更后的股票);
8.停止市场。a股或b股部分停牌时,指数照常计算;当所有a股和b股收盘时,指数停止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