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你好,我回来了!

目前,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由“三海”相连。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和外交挑衅激增。受中美大局影响,印度在中国西南边境也有一些危险举动。不过中国的北部和西部还是比较稳定的。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试图闯入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是以美国为首的海上势力或海洋国家。所以从俄罗斯北极,经过波罗的海附近的白俄罗斯,到黑海的乌克兰,再到欧洲和中俄的关系上也在调整。欧盟和北约仍以俄罗斯为重点,但近年来对中国的遏制有所加强。因此,在研究国际问题时,既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和美国大选的短期影响,也要忽略国际关系基本要素的长期作用。本文基于个人理论基础,对当前国际形势作出现实判断,并对中国的战略应对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一、关于国际格局的转变

所谓国际格局转变,是指国际关系权力结构的变化,最终可以达到一个稳定期。在这个过渡时期,由于一些共同或双边的因素,不同大国之间的关系是竞争甚至对抗的。这就决定了国际格局转变的长期性和危险性。对于不同的国家,也有战略机遇或风险,必须密切关注。

第一,地缘政治竞争正从大国间的“混合竞争”向“中美竞争”转变。英、欧、加、日、澳、印等所有大国,以及东盟等区域组织的政策,都将围绕中美竞争的形式和发展趋势在发生变化。这种转变绝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完成,即使从2017年算起,也可能还需要5年。

其次,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碎片化”趋势明显。世界贸易组织(世卫组织)在“美国优先”面前失去了维护自由贸易的基本功能。美国、中国、日本、欧盟(主要是德国和法国)、俄罗斯、印度等。都将在国际贸易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投行、金砖银行等。也会这么做。这既与传统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无法互补有关,也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经济利益有关。

第三,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从近年来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发展来看,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正在成为国际政治的主要事实,并在国际格局中呈现出第一层次的竞争,而欧洲、俄罗斯、美俄、中印、中日等。都属于第二层次的竞争。国际社会“选边站”的压力越来越大。无论是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极限施压”政策,还是可能当选的拜登政府的“锤打”政策,都会给很多国家带来从主观到现实的“选边站”压力,只是内容、形式和力度不同。

中国和美国一直保持着“社会距离”

第四,东西方之间几十年的“合作为主”的局面将转变为“对抗为主”的局面。东西方的合作应该会维持一段时间,但核心的脉络仍然是国际市场和资源的再分配。美国的“美国第一”、“英国退出欧盟”、“退出”,都是对市场竞争和资源流动不满的表现。

第五,全球治理正面临重大挫折。除了经济治理,还有安全治理、环境治理、发展治理等。都受到西方国家利益再分配思想的巨大影响。联合国作用的削弱和欧盟地位的下降就是明显的例子,更不用说其他松散的地区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和东亚峰会,这些都需要重新定位。

二。对中国战略环境变化的认识

面对如此复杂、深刻、广泛的国际格局调整和美国对华战略转变,中国面临巨大的战略压力和挑战,这是毋庸置疑的。有些人非常担心,甚至非常害怕这样的转变。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和西方第一次被视为西方的强敌和战略竞争对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长期是西方列强瓜分的对象,而不是它们的竞争对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长期是西方的二级对手,而由于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长期是西方的合作伙伴。到了21世纪的第20年,我们发现国际形势完全变了,有些人有点不舒服。所以,关键是调整心态,把握节奏和力度。

特朗普的“美国第一”原则就是“孤立主义”思想,让美国的软实力彻底丧失。

第一,国际政治的发展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况且大国中的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想在涉及自己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做出改变。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对自己的外部环境满意,也没有一个国家认为自己的外部环境是最好的。所以,面对挑战和压力,不要大惊小怪,不要以为“天会塌下来”,不要以为到处都是“狼”。冷静点。

第二,国际格局大调整有其必然性,战略困境和挑战也有其必然性。关键是如何推动其向有利于中国利益的方向发展。有调整才有利益结构的重置;有挑战,比如两岸统一,涉及国家领土完整,这样才能彻底解决。

再次,如果仔细、全面、客观地分析国际格局转变的五大变化,可以看到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正在其中酝酿。比如在各国贸易独立、世界经济结构互补等领域,中国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表现在中美关系、大国博弈等方面,确实是纵横捭阖的好机会。战略机遇和战略风险并存,相互转化。

机遇与风险并存,但也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关于战略应对

总的来说,无论是国家发展战略还是国际战略,都是相对稳定和长期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这两种策略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小范围的节奏调整确实存在。这一次,面对“百年最大变局”,是需要根本性调整还是局部调整,还取决于大国博弈的内容是否发生了本质变化,以及博弈手段的走向。

第一,我们以前说“大国是关键,邻国是第一,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主义是重要舞台。”这句话现在依然管用,只是有些人忘了,他们只看到老问题,看不到新机遇。由于当前中美关系是大国关系演变的主轴,很多人忽略了一些次要关系的作用。

比如,有些人总是担心东盟可能在美国的压力下解体,或者“选边站”,甚至转向美国来对付中国,却没有看到东盟的凝聚力仍然是主要的,经济发展的意识仍然是主流。中国与东盟10+3的关系甚至比其他关系集团更稳定。有些人总担心印度会倒向美国,却忘了二战后印度也是从英国殖民者手中独立出来的。它的国家安全和主权意识很强,老是讲“战略自主”。这有历史原因。东盟为什么反对中美在南海“打架”?其实限制的对象更多的是美国。为什么印度对美印军事合作的态度总是很“微妙”,因为担心自己的主权受到威胁,不舒服。大国之间,国际战略环境是联系的。如果美国的战略环境好,那一定是中国的恶化。比如日本的战略环境好不好?印度和俄罗斯怎么样?

第二,在中美关系中,台湾省问题是核心和关键。有人说,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现在美国政府要在经济上“让中美脱钩”,这块“压舱石”的分量在下降,压不住了。事实上,从历史和中美关系的性质来看,台湾省问题才是中美关系稳定的真正“压舱石”。经贸摩擦甚至“贸易战”还有很多“话”。中美在台湾省问题上恐怕会有一场“硬仗”。中美建交以来,为什么会有三个中美联合公报?美国为什么要制定《与台湾关系法》?美国为什么要秘密向台湾省做出“六点承诺”?现在,美国要在台湾省问题上“切香肠”,且不说台湾旅行法,还想制定台湾省防卫法。这对中美关系不仅是“伤筋动骨”的事情,更是“致命”的事情。所以台湾省问题被撼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特朗普政府在大选前打“台湾省牌”,完全是“赶医院”!

第三,美国一再在台湾省、南海、香港等地“挑衅”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尤其是在“三海”上,美国究竟是在哪个问题上逼中国让步的?让中国屈服?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反制措施在不断增加。与南海问题涉及地区较多的国家相比,台湾省问题基本涉及中美,日本也可能在中美冲突中“击鼓”。但如果真的有可能爆发中美战争,日本新政府还是要“权衡轻重”。台湾省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中美问题。美国想通过外交、经济、军事手段“切香肠”,中国也可以“切香肠”。不过香肠一般都很小,台湾省就那么大。当美国派出卫生部长和副国务卿访问台湾时,解放军战机的“轰鸣声”早已响彻台湾省空。让特朗普政府在选举前“砍”几下,说不定先“砍”蔡英文。估计他得“权衡”一下得失,否则,可能就是刺激败选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经过三年多的真实竞争,美国对华政策的势头已经呈现出“一鼓一降三竭”的现象。总统大选前,所有的“牌”都打好了,有的还打了一遍又一遍。很多人已经看到了特朗普政府两边“打牌”的结果。经济“脱钩”最多是中美的,对双方都是损失。再看看其他大国,各有各的“小九九”。欧盟已经明确表示,他们不想做中美之间的“角斗场”,而是“棋手”。日本和印度呢?现在,美国想在台湾省问题上“动脑子”,派高级外交官访问台湾省,显然是“赶时间进医院”。短期来看,一些“小动作”也可能对美国大选产生一些影响。然而,从长远来看,美国将成为“台独分子”的“杀手”。其实美国政府的这些极端强硬派都在暗自担心,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因为他们不想这么早就失去棋子,不想弄巧成拙。打“台湾省牌”成了败笔,对选情有负面影响!

总结一下,战略应对就是这样。你来我往密集,你动我就动;你动一点,我动很多,既有稳定性,又有局部调整性。“后发制人”的思维一直是中国的战略优势。有人可能会问,战略风险呢?是的,战略上需要“定风”,坚持对外开放。这样,局部战略调整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