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在哪里(欧阳修心目中的醉翁亭在哪里)
北宋文学领袖苏东坡的老师欧阳修所著的《醉翁亭记》,使醉翁亭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欧阳修的散文自问世以来,受到古今文人的交口称赞。苏轼还亲笔写下全文,并刻碑立于醉翁亭下。自此,醉翁亭成为南宋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明代文徵明、王守仁等文人墨客的著名旅游景点。
随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到来,醉翁亭已成为古代诗歌、书法、石刻艺术的博物馆,是后世无价的文物。现代著名作家丁玲、大画家徐悲鸿也曾亲临古代,探寻古人的足迹,感受醉翁亭承载了900多年的历史文化魅力。醉翁亭也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亭”。
那么,欧阳修写的醉翁亭在哪里呢?
安徽滁州琅琊山,世人只知醉翁亭,却往往忽略了琅琊山。其实,琅琊山在历史上成名较早,只是因为欧阳修的散文写得好,醉翁亭的风头盖过了琅琊山所有的历史遗迹。琅琊山琅琊寺建于唐六年(公元771年),而醉翁亭则建于二百多年后的北宋六年(公元1046年)。
众所周知的“琅琊”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地方,因为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伟大的家族“琅琊王氏”。这个家族最著名的代表是书法史上的巅峰。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神一样的存在,这个琅琊也是古鲁国临沂的名字,古琅琊也产生了一个
那么,安徽滁州的琅琊山是怎么来的呢?这两者之间有真正的联系。琅琊山以前叫磨陵山。唐大历六年滁州刺史李幼卿曾来此考察。他听说山东琅琊王司马曾驻扎在墨脱岭进行修缮,于是将山改名叫琅琊山。琅琊王司马这个名字似乎不太熟悉。他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祖父。司马家族统一天下后,带兵出征,路过琅琊山,留下了这个改名换姓的故事。
无论琅琊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琅琊山从唐朝开始就是一个景点。虽然山不高,但却是皖东著名的历史景区,正好印证了“山不高,神仙有名”的说法。琅琊山主峰小峰山海拔仅317米,以古迹丰富、环境幽静著称。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这座山是一个“天然药园”,气候湿润,植被茂盛,盛产中草药。
当然,琅琊山的核心是醉翁亭,景区内有许多以醉翁亭为主的历史遗迹:二仙堂、宝松斋、意式亭、丰乐亭、项英亭、顾美亭、刘一亭、兴园、让泉等。其中,欧阳修亲自主持了丰乐阁的修建,并撰写了《丰乐阁》。完工后,欧阳修经常和朋友在亭子里喝酒、写诗。亭子里最值钱的是苏东坡写的丰乐亭碑文。
琅琊寺建于唐代,是安徽东部著名的佛教胜地。初建时叫宝兴寺,又叫开化寺、华凯法庙。它是由滁州刺史李幼卿和山中高僧陈发所建。琅琊寺的建筑融合了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它既有红墙拱门,也有蓝瓦窗户。它结构独特,建筑精美,建在山上,隐藏在茂密的森林中。琅琊古寺曾是古代滁州十二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