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苏轼原文翻译及赏析

1、原文:莫怪鸳鸯绣带长,腰轻不胜舞衣裳。薄幸只贪游冶去,何处,垂杨系马恣轻狂。花谢絮飞春又尽,堪恨。断弦尘管伴啼妆。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

2、译文:送你的鸳鸯衣带长,你莫见怪,我身材瘦弱也蒙受不了歌舞挥舞的强求。负心的人只贪心去寻花问柳,去向何方?依旧寻欢作乐、寻求声色、放肆轻佻。又一个凄苦的春天在悲伤中过去,心中无穷惆怅。琴久长不弹,弦早已断了,管久长不吹,已落满尘土,与这两件东西为伴的是女人的啼妆。若不信请回来看看,怕相见,自己的憔悴容颇见不得他。

3、赏析:(1)上片写感旧,写一歌妓独处深闺的怨恨和相思。第一、二句写歌妓自我申辩,承担不起绣有鸳鸯花纹的衣裳。歌妓这些情感的困扰,压制的苦楚,是负心郎对歌妓的成见造成的,表达了词人对人性不平等的悲观,“莫怪”,“不胜”都强烈地反应了女性的抗争。第三、四、五句写歌妓对负心郎行动的披露。在“垂杨系马”处,负心郎依旧 “游冶”、“轻狂”。“薄幸”是披露负心郎薄情,“游冶”是披露负心郎寻欢作乐。“贪”是披露负心郎寻求声色,“态轻狂”是披露负心郎放肆轻佻。词人点明这些披露,为的是寻求女性平等,寻求社会意理平衡。这种主意不向男性让步而奋心抗争,是词人为女性寻求人性平等、推进社会提高的表示。

(2)下片写伤今,写歌妓被冷落伍的遭受、抗争与抵触心态。前三句描写歌妓被冷落伍的遭受。“花谢”、“絮飞”、“春又尽”,不仅点明了他们分别的时光,而且点明了他们情爱已经到了止境。令人仇恨的是,情绪又陷人“断弦”、“尘管”、“啼妆”之中,令歌妓流泪怨愁。这是控告和对抗,是女性宝贵的觉悟。最后发出自负的呼叫,不信以往的途径走错了,坚信自己看准的途径要走下去。然而,歌妓终于从苦楚中发明,夫妻关系的失败会导致人生全盘皆输,歌妓又不得不向负心郎让步,压制着自己的人性平等、人格尊严。“怕见”负心郎“动于色彩”,还把愿望寄托于张生与莺莺式的“不为傍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的良心发明。这种抗争、抵触、让步与良心发明,反应了歌妓的也是词人的思想局限性。

(3)全词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段,叙述了一位被丈夫冷落的歌妓为了人性平等而抗争的故事。这是中国歌妓在宋代社会寻求人身自由与尊严解放的一位出色代表。该词的意义就在于向世人呼吁,寻求女性平等与女性尊严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旋律,必需久长地演奏下去。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