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斯底里的症状(歇斯底里的症状是什么)
癔症又称癔症,是一种无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环境)基础上产生的精神障碍。
癔症(分离转换障碍)是一种由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
癔症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
癔症的症状是功能性的,所以心理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病预后一般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内自行缓解。
分离症状的主要表现
(1)分离性遗忘:
它的特点是突然无法回忆起重要的个人经历。
遗忘的内容是广泛的,通常围绕创伤性事件。
这种失忆是无法用使用物质、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医学问题导致的生理结果来解释的。
固定的核心内容,在觉醒状态下永远回忆不起来。
(2)分离漫游:
伴随着个体身份的遗忘,是一场突如其来、毫无计划的旅行。
性分离漫游与创伤性或不可抗拒的生活事件有关。
(3)情绪爆发:
见多了。
表现为情绪发泄,哭,笑,闹,夸大自己的处境。
发作时意识范围可窄。
冲动破坏,伤人,自残,自杀。
(4)假性痴呆:给人愚蠢幼稚的感觉。
(5)双重和多重人格:
是身份的突然转变。
典型的就是民间的说法“鬼附体”。
(6)精神状态:
发病时可能会出现精神症状。
与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区别在于,幻觉和妄想的内容不是固定的、多种多样的、容易被暗示的。
(7)分离性昏迷:
精神创伤后或由创伤性经历触发,出现深度意识障碍。长时间后,患者保持固定姿势,仰卧或坐位,不言语,随意动作,对光、声、痛刺激无反应。此时患者的肌张力、姿势、呼吸可能没有明显异常。
转化症状的主要表现
(1)运动障碍:
可表现为运动减少、增加或异常。瘫痪:可表现为单瘫、截瘫或偏瘫,检查未发现神经系统损害的证据;
四肢震颤、抽搐、肌阵挛;
站不起来,走不动;缄默症和失音。
(2)痉挛障碍:
往往在兴奋或受到暗示时突然发生,慢慢倒地或躺在床上,尖叫,全身僵硬,四肢抖动等。,没有大小便失禁,而且大多持续几十分钟。
(3)大发作:
发作前有明显的心理原因,如癫痫不规则发作,无强直阵挛,腕关节、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展,拇指内收,下肢伸展或全身僵硬,发作时呼吸阵发性加速,面部轻度潮红,无尿失禁,无咬舌,瞳孔大小正常;
角膜反射是存在的,甚至是敏感的。虽然意识看似不清,但可以提示抽搐会暂停,发作后期四肢不会放松。一般来说,发作会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
(4)各种奇特的肌张力障碍、肌无力和舞蹈样动作,但不能确认器质性改变。
(5)听力障碍:
表现为突然听力下降,电测听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正常,失声,失语,但无声带,舌和喉部肌肉麻痹,咳嗽时发音正常,轻声细语。
(6)视力障碍:
可表现为弱视、失明、管视、同心视野变窄、单眼复视等,常突发,治疗后也可突然恢复正常。
(7)感觉障碍:
可表现为躯体感觉丧失、过敏或异常,或特殊感觉障碍。感觉丧失的范围与神经分布不一致;感官过敏表现为皮肤过于敏感,不能触摸。
歇斯底里的特殊表现
1.流行性癔症
即歇斯底里的集体发作,多发生在经历和观念相似的集体中。
一开始一个人得病,周围的人都目睹了,也感受到了。通过暗示,短时间内变得有爆发力。
2.补偿性神经症
在工伤、交通事故或医疗纠纷中,受害人有时会故意表现、保留或夸大症状。如果处理不当,这些症状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
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歇斯底里。
3.职业神经症
是一种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动作协调障碍,如舞蹈演员在表演中下肢不能活动,老师走上讲台时失音等。
癔病性精神病
精神刺激后突然发作,主要表现为意识朦胧、漫游障碍、行为幼稚紊乱和反复出现幻想生活情节,伴有幻觉和妄想的片段。
缺乏自知之明,对疾病漠不关心。
这种病通常起病急停,病程可长达数周,其间可能有短暂的间歇期。
缓解后无残留症状,但可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