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多少克(胶囊可以装几颗)

你了解药品说明书吗?

服药前你看说明书了吗?你明白吗?

药师提示:看懂药品说明书是安全用药的前提。

1.了解药物的名称。

1.1通用名是药品的法定名称。同一药品无论哪个厂家生产,都只能用这个名字。

1.2商品名是各制药厂为其产品所取的名称。同一个通用名,不同的制药公司可能采用不同的商品名。比如:拜尔(中国)生产的阿卡波糖,杭州、中美洲、华东生产的卡波碱。

药剂师提示:同一种药物只有一个通用名。

2.了解成分

2.1主药是指能发挥本药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也称主药。有些药物是单一成分,有些是复合成分。

2.2辅料是为解决药物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而添加的成分。

3.了解适应症。

一般来说,适应症是指药物适用于哪些疾病或症状。

4.了解用法用量。

4.1用法是指“如何使用”,包括给药途径、时间和次数。

4.1.1给药途径通常包括口服、注射、外用和吸入等。

口服是最常用、最安全、最方便的。由于药物制剂不同,应区分以下情况:

吞服:强调“整丸服用”,适用于片剂或胶囊。用适量温开水冲服;

口服:片剂在口中溶解,不能咀嚼。要求含在舌下或含在口中,而不是吞咽。比如急救用的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草珊瑚含片、西瓜霜含片含在口中。

服用:通常指颗粒剂、干混悬剂、分散片、泡腾片,用适量温水溶解后口服。如感冒灵颗粒。

咀嚼服:适用于咀嚼片,需要通过口腔咀嚼后吞咽,才能更好的发挥药效。

一次服用:是指一天的药量,可以一次全部服用。

注射通常包括皮内、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分为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静脉滴注也叫“输液”、“点滴”,俗称“吊水”。“输液”见效最快,但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如输血反应、过敏反应等。

药师提示:如果能口服,就不用打针;如果可以肌肉注射,就不需要输液了。

局部给药主要包括皮肤给药(涂、敷、喷、抹或贴于皮肤表面)、滴耳液、滴鼻液(喷雾)、滴眼液和阴道或肛门给药。一般要求服药前清洁用药部位,服药后保持一段时间,以利于药物吸收。

吸入主要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起效快,用量小,不良反应少。

推荐七步正确的吸气技术:准备(吸气前口腔未清洁)、开始(充气)、呼气(吸气前充分呼出肺部空)、咬紧(包住器械的吹口)、吸气(充分吸气)、憋气(吸气后憋气10秒)、结束(吸气后立即漱口)。

4.1.2给药时间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晨间服务是指早上马上起床;

空腹服是指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

餐前是指餐前15~30分钟;

饭中服药,是指几餐后服药,服药后继续进食;

饭后服用,即饭后15~30分钟服用;

睡前,是指睡前15到30分钟,一般是晚上睡觉前。

4.1.3给药频率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一天一次,指每天早上或晚上一次,每天固定在同一时间;

每晚一次,一般在晚饭后或睡前;

每天两次,也就是说每天早上一次,晚上一次,间隔12小时;

一天三次,即每天早、中、晚各一次,间隔8小时左右。例如上午7点、下午3点和晚上10点;

每天4次,即早、中、晚、睡前各1次,间隔6小时左右。

4.2剂量指“用多少”,即一次给药的剂量。说明书中的剂量多为成人剂量。一般18岁以上成人用成人剂量,60岁以上一般用成人剂量的3/4。儿童的剂量比成人的小,可以按年龄换算,也可以按体重计算(目前应用最广泛)。用千克(kg)、克(g)、毫克(mg)、微克(μg)等表示。,容量用毫升(ml)表示。比如尼群地平是每片10mg,每次20mg,也就是每次口服2片。

老少患者剂量转换表

年龄

剂量

从出生到1个月

成人剂量为1/18 ~ 1/14

1个月到6个月

成人剂量为1/14 ~ 1/7

6个月至1岁

成人剂量为1/7 ~ 1/5

1岁~

成人剂量为1/5 ~ 1/4

2岁~

成人剂量为1/4 ~ 1/3

4岁~

成人剂量为1/3 ~ 2/5

9岁~

成人剂量为1/2 ~ 2/3

14岁~

成人剂量的2/3到全部

18 ~

成人剂量的3/4到全部

60岁~

成人剂量的3/4

按儿童体重计算:如果说明书规定每公斤儿童体重有用量,那么儿童每日用量=儿童体重×每日用量/公斤。

药师提示:说明书中的剂量为推荐剂量,由于个体差异可能不适合部分患者。这时候的剂量要听从医生的指导。

5.了解规格。

规格是指该药每片、每粒或每支的主要成分含量。比如头孢地尼胶囊的规格一栏写着“0.1g”,意思是每粒胶囊含0.1g(100mg)的头孢地尼。比如说明书上写着“一次0.2g,一日3次,空口服”,意思是“一日3次,每次2片,空口服”。再比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其规格为25mg,医嘱为12.5mg/次;一天两次。其中12.5mg是25mg的一半,即一次服半片,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6.了解不良反应。

俗话说“一药三毒”,就像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不良反应是指在正确用药的前提下可能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按出现频率分,很常见(> 10%)、常见(< 10%)、罕见(< 1%)、罕见(< 0.1%)极罕见(< 0.01%)。只是有些药物不良反应比较轻微,没有感觉,有些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严重,要引起重视。

药师提示:警惕“不良反应”,不要谈“虎”色变。如果出现严重反应,必须及时就医。

7.了解注意事项。

主要提醒您使用该药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如饮食、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及禁忌等。药物的相互作用就是提醒你哪些药物不应该和这个药物一起使用。禁忌是对安全用药的一种警示提示。直接关系到吸毒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要仔细阅读和区分以下容易混淆的术语:

禁用:表示永远不能使用。一旦使用,后果可能非常严重。比如对青霉素过敏的人,绝对禁止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避免使用:表示你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应该避免使用,否则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慎用:就是慎用的意思。能不用就不用。是对一些特殊人群的用药警示,如儿童、老人、孕妇或肝肾功能不全者。

药师提示:以上三条也不是绝对的。可能因为体质不同的人而不同。对于特殊人群,尽量遵医嘱。

8.了解存储方法。

在阴凉处,储存环境温度不得超过20℃;在黑暗中,表示避光,不超过20℃;冷藏意味着2-10℃

常温是指10-30℃。

药师提示:请按要求储存药品,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

9.了解批准号。

批准文号是合法生产药品的标志。比如国药准字H * * * * *,“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B”是保健品,“S”是生物制品,“J”是进口药品等等。如果没有批准文号,就是假药。千万不要拿。

10.了解“批号”和“有效期”批号:是药品生产的批号,用于追溯和复核该批药品的生产历史。比如批号是200618,说明这个药是2020年8月18日生产的。有效期:指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药品有效质量的使用期限。如果有效期为“2020年5月”,则表示该批药品有效期至2020年5月31日,之后不能使用(2020年6月1日失效)。

有效期:表示从指定月份的第一天开始过期,不能再次使用。如果有效期为“2020年6月”,则表示该药可使用至2020年5月31日,6月1日起不能使用。

进口药品:常用“过期”、“失效日期”或“过期:在此之前使用”来表示失效日期。习惯上把日期写成“月、日、年”或“月、年”。有时月份会用英文缩写,比如标注“EXP May2020”,表示这种药从2020年5月开始失效。

药师提示:药品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旦出现变色、霉变、异味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用。除非另有说明,眼用制剂、鼻用制剂、涂料、薄膜包衣等。投入使用后可使用长达4周。

1.药物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表示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为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药物提供了更详细的实验依据。

最后,重要提示:药品说明书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还会不断修正和更新。

我,下一期会更精彩!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