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夜》
《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端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离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
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普遍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发生了普遍的国际影响。
2、《林家铺子》
茅盾1932年7月创作的短篇小说,原名《倒闭》。载《申报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后收入短篇小说集《春蚕》。讲述的是当时江南杭嘉湖地域一个小店铺的主人林老板,在时局动荡、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下,虽再三苦苦挣扎,但在黑暗权势的盘剥下终于破产的故事。
3、《白杨礼赞》
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矗立,不折不挠,反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唱他们在民族解放奋斗中的朴素、顽强和力求上进的精力,同时对于那些“贱视大众,固执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构造严谨,语言简洁。
4、《景致谈》
是谈景致,这里的“景致”,不仅包含自然景观,而且包含人们的运动。表面上谈的是自然“景致”,实际上是在写主宰“景致”的人。
5、《夜读偶记》文艺论著。茅盾加入20世纪50年代有关文艺问题讨论所写。作者采用漫谈方法,侧重阐述了现实主义的特质、发生和发展,以及世界观对文艺创作的主要作用。具有较强的学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