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什么(7月15日吃什么)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评选出济南洪家堂中医药文化和莱芜中秋风情两个项目。每个地方都有中秋节。为什么可以选择莱芜的元中期习俗?它有什么特别的?
纵观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中秋相关的民俗并不多。2010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新春佳节(玉兰胜利节)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资源河灯会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2008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唐河信仰习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信仰习俗”。
莱芜元代的风俗有什么特别之处?
2007年7月15日,请到图源网问你家堂。
据介绍,莱芜的中秋习俗是以祭祀祖先、孝敬父母、阖家团圆为主题特色的节日习俗,在传承群体中形成了独特的“七·十五情结”,当地人称之为“七·十五,请到你的家堂做客”。这一天,莱芜地区以外的人会像过年一样回家与家人团聚,陪父母和族人聊聊近况,互相拜访,互相问候。晚餐时间,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象征团圆的莱芜肉丸,推杯换盏,喝三巡,饱餐一顿后带着家人的期待再次离开,期待春节的团圆。因此,一年一度的莱芜中秋与其说是一种祭祀习俗,不如说是一种追溯传统、传承家风、不忘感恩的“活”文明教育实践。
除了莱芜中秋,这次还入选了洪七堂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动者,洪七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秉承“宏业惠民”的灵魂之根,形成了以“宏德传播、利世养生”为文化取向的宏济堂中医药文化,涵盖职业培训、课堂培训、用人、药材采购、中药生产等方面。
据悉,截至目前,济南市已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济南皮影戏)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济南皮影戏、济南鲁剧、莱芜梆子、济阳鼓子秧歌、鼓子秧歌、花鞭鼓舞、核心、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技艺、齐氏酱源肉酱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