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方言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这是一个简短、有趣和生动的句子。
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充当引子,像谜语一样,后一部分充当后盾,像谜语一样,非常自然恰当。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我们通常说前半句,对后半句“休息”,这样就能理解和猜测其原意,所以叫歇后语。
因为来源于民间,口语化,属于“通俗文化”的范畴,所以文学作品流传下来的歇后语不多,主要靠的是前代人的口碑。这样,歇后语自然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
重庆话是出了名的犀利、温暖、有内涵,自然有很多霸道的歇后语。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重庆方言逐渐失去了地方风味,很多年轻人听不懂那些话。
作为重庆本土非著名语言学家的小编,自然要承担起传播重庆本土文化的责任。今天给大家呈现20句重庆方言歇后语,看看你能遇到多少。
初级的
2.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3.盲人戴眼镜——多余的环
4.老女人喝粥——不要脸(急)
5.两斤辣椒炒两两肉——恶心。
中级
1.老黄瓜涂上了绿色的油漆——表现年轻
2.角场坝旗杆——单身汉。
3.不要把纸带进毛思——它很硬(擦)
4.动物园里的熊猫是他妈的国宝。
5.侏儒过河——安(淹没)了人心。
年长的
1.哑巴吃饺子——他们知道饺子是什么。
2.猫抓挠时无法摆脱爪子。
3.死鱼的尾巴-不要摆动它。
4.LUI,夜之明珠,走向盐罐——宝藏一定又咸又好吃。
5.王二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末级
1.黄泥巴在裤裆里打滚——是屎和屎,不是屎和屎(相当于很难争辩)
2.月亮坝坝子打砍刀(说)
3.在花椒下跳舞——它麻木了。
4.用糠擦屁股-倒一坨。
5.鸭子长在头骨上——需要几天时间。
你们都能“理解”以上歇后语的意思吗?这还是太小了。作为一个老重庆人,你根本不想谈。你不喜欢看。你想再来几波吗?
然后,边肖,我将再次展示我的力量,并在我的壁橱底部拿出一些歇后语与你分享。欢迎强力触粉挑战!
力量挑战
1.大洋沟的鲫鱼——死的比活的多。
2.爬上茅斯坎——离死不远(狗屎)
3.在你的裤裆里点燃一支蜡烛——骚(燃)棍
4.狗开摩托车——不科学
5.助产士戴着眼镜——她看不见你的洋娃娃。
6.老南瓜做烟盒——悬空的
7.在河坝顶航行——干跳
8.埃塞俄比亚大象-让(埃及)玩(大)图(大象)
9.当乌龟在雨中淋湿的时候——当它回来的时候(湿的)
10.滚到漂白粉头上,彻底洗白。
怎么样?是时候看所有的菜了。这10句歇后语你知道多少?如果你什么都知道,那真的很棒。边肖会先打你耳光。
虽然普通话的普及有利于人们在不同地区的交流,但边肖认为在“求同”的同时,“存异”也是相当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