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基蓝
中文名称: 亚甲基蓝(无水)
英文名称: Methylene Blue trihydrate
系统命名: 氯化3,7-双(二甲氨基)吩噻嗪-5-鎓
分子式:C16H18ClN3S
分子量:319.85
CAS号:61-73-4
性质
性质:金红色闪金光或闪古铜色光的粉状物,溶于水,稍溶于酒精则呈蓝色;遇浓硫酸呈黄光绿色;稀释后呈蓝色;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呈紫色或出现暗紫色沉淀。
制备方法
制备方法:由N,N-二甲基苯胺进行亚硝化,经还原生成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再用重铬酸钠、硫代硫酸钠进行氧化、硫化及缩合,然后用氯化锌成盐、盐析、过滤及干燥即得成品。原料消耗(kg/t)N,N-二甲基苯胺790亚硝酸钠250硫酸 760盐酸(31%) 500重铬酸钠(95%) 1400硫代硫酸钠 830精制硫酸铝 1060硫酸铜 52氯化锌 372铁粉 650
用途
用途:可用于麻、蚕丝织物、纸张的染色和竹、木的着色。还可用于制造墨水和色淀及生物、细菌组织的染色等方面。它可与碱性紫5BN和黄糊精以78:13:9的比例拼混成碱性品蓝,对于一氧化碳轻微中毒者可静脉注射亚甲基蓝进行解毒。
三水合亚甲基蓝
中文名称: 三水合亚甲基蓝
英文名称:Methylene Blue trihydrate;tetramethylthionine chloride
系统命名: 三水合氯化3,7-双(二甲氨基)吩噻嗪-5-鎓
别名:次甲基蓝,亚甲蓝,品蓝,美蓝,四甲基蓝,盐基湖蓝,碱性亚甲蓝,亚甲基天蓝,碱性蓝9,三水合亚甲基蓝,氯化四甲基硫堇,亚甲基兰。
分子式: C16H18ClN3S·3H2O
分子量::373.89
CAS号::7220-79-3
MDL:MFCD00150008
熔点::190-191℃
性质
性质: 为发亮的深绿色结晶或细小深褐色粉末,带青铜光泽,无气味,在空气中稳定,溶于水,溶于乙醇,溶液为蓝色,溶于氯仿,不溶于乙醚和苯。能与多数无机盐生成复盐。具碱性,水溶液天蓝色。水中溶解度≥10g/100ml at 22 ℃。低毒,避免皮肤和眼睛接触。
用途
新亚甲基蓝N
中文名称: 新亚甲基蓝N
英文名称:Methylene Blue N
分子式:C18H22ClN3S·0.5ZnCl2
分子量:416.05
别名:碱性蓝24,新亚甲基蓝N氯化锌二盐
实验
实验:蓝瓶子实验。
一、实验用品
试管(15mm×150mm)、药匙、胶头滴管;葡萄糖(s)、亚甲基蓝(s)、乙醇、 氢氧化钠(s)、蒸馏水
二、实验原理
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其中的醛基具有还原性,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其还原性更强,可以将氧化态的蓝色亚甲基蓝溶液还原为还原态的无色亚甲基白溶液。
三、实验方法
1 用药匙取芝麻粒大小的亚甲基蓝放入试管中,再取约0.5mL(大约半滴管)的乙醇注入其内。振荡试管,使亚甲基蓝充分溶入乙醇中。
2 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3mL蒸馏水,再取半药匙葡萄糖(约0.5g)粉末、2-3片氢氧化钠晶体也加入到这一试管中。用力振荡使葡萄糖和氢氧化钠充分溶解在溶液中。
3 将上述蓝色溶液静置,几秒钟后溶液褪为无色;振荡试管,试管内溶液又变为蓝色;静置后溶液重新褪为无色;再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如此反复。
四、实验说明
1 上述振荡试管时,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溶液中, 使无色还原态的亚甲基蓝氧化为蓝色氧化态的亚甲基蓝。溶液静置的过程中,溶液内的葡萄糖将氧化态的亚甲基蓝还原为还原态,从而又呈现无色。
2 此实验中葡萄糖的量必须多一点,可以制成饱和溶液。因为随着振荡次数的增加,葡萄糖逐渐被消耗,所以葡萄糖的量越多,可重复该实验的次数就越多。
3 也可用多支多用滴管(微型实验仪器)吸取上述混合液(包括葡萄糖、氢氧化钠和亚甲基蓝等),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振荡多用滴管,观察多用滴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